美军借鉴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在太平洋战争中打败了日军。

太平洋战争中,在美军的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美军军官,善于运用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大败敌军。他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中校·艾尔逊·卡尔森。中校·卡尔森之所以如此推崇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是与他在中国的特殊经历分不开的。抗日战争开始后,中校·卡尔森作为军事观察员被美国派驻延安。他曾两次被八路军总部派往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受到聂司令员的热情接待。他的第一次拜访是在1937年2月底到1938年2月。在周立波同志的陪同下,他在晋察冀边区呆了将近50天。周立波同志后来还根据这次旅行写了一本书《晋察冀边区印象》。在游击战体验园50天的参观中,他们徒步、骑马走了2500里,两次穿越敌人封锁线,看望冀中根据地的民兵和部队,采访日军俘虏。卡尔森后来回忆说:“这是一次艰难的长途旅行”,“是一次非常有趣和宝贵的经历”。在五台山金刚图书馆,聂司令员荣臻接见了他。他们聊了大半夜,气氛很融洽。卡尔森问了聂司令员许多问题,如“八路军能不能坚持到敌后?”?" " "枪支弹药怎么补充?"”“怎么对付日本人的扫荡?" " "如何开展游击战争?"聂司令员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些都是卡尔森非常感兴趣的。他对聂司令员说:“我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无非就是蹲在战壕里开枪。你打架,我打电话。我们士兵就像机器人一样,根本不用大脑。非常无聊。你的打法真的很有品味,充满了斗争的艺术。你一边打仗,一边考虑很多问题,不仅着眼于军事,还搞政治、经济、文化,这些我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一年后,1939年,他第二次来到晋察冀边区。他看到,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八路军不仅牢牢地站在了敌后,而且创造了一个充满新气象的抗日根据地。他钦佩八路军建立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做法。他说,我从晋察冀学到了很多新的军事思想,我也会这样做。果然,卡尔森回国后,给罗斯福总统写信,要求派一些人员和武器参加太平洋诸岛的登陆作战。罗斯福总统满足了他的要求。1941年,中校·卡尔森被任命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营指挥官。在训练过程中,他运用八路军灵活的游击战术和“思想教育”的方法,让战士们知道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卡尔森把部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称为“共和”(共和是卡尔森在中国抗日根据地看到的工业合作社的简称,英文意为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和”一词随即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近战营的座右铭。太平洋战争中,第二近战营发扬“共和”精神,采用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它勇猛善战,被誉为“卡尔森近战”,令日军闻风丧胆。卡尔森本人也有一段时间名声在外,被认为是美军的好将军。1942,16年8月,卡尔森出色地运用了八路军“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成功地攻下了日军重兵把守的马金岛,为他的军事生涯树起了一座丰碑,也被永远地载入了美国战争史。当时美军正在瓜达尔卡纳岛与日军激战,进攻马金岛是美军的佯攻,目的是吸引所罗门地区的日军。这一特殊任务交给了中校·卡尔森指挥下的海军陆战队第二营(由5个连组成)。搭载卡尔森部队的军舰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大的两艘潜艇鹦鹉螺号和萨尔蒙号(这两艘潜艇在水上的排水量为2700吨,长超过113米)。美国之所以打破惯例,用潜艇搭载登陆部队,显然是为了实现让日军毫无察觉的企图。8月6日拂晓,1942,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营悄然登陆马金岛,没有任何抵抗。登陆后,按照中校·卡尔森事先的安排,士兵们分头向岛上的日军进攻,破坏军事设施,缴获有用的情报资料,使岛上的日军乱作一团。他们还误以为美军大规模登陆了。一觉醒来,守岛的日军骑着自行车或卡车赶来阻止,但已经来不及了。根据卡尔森部队的召唤,鹦鹉螺号潜艇的火炮向日军猛烈开火,掩护美军撤退,击沉了日军一艘3500吨的商船和一艘巡逻艇。此时,卡尔森的部队已歼灭守岛日军83人,摧毁岛上大部分军事设施,缴获大量有用的情报资料,开始撤退。由于涨潮阻碍了近战营的撤退,卡尔森的部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由于罗斯福总统的长子詹姆斯·罗斯福少校的冷静指挥,除了9名(被日军俘虏,在夸贾林岛阵亡)以外,所有的海军陆战队员都安全返回了潜艇。在马金岛的进攻中,中校·卡尔森成功运用了八路军“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战术胜利,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成为美军太平洋战争中的典型成功范例。战后美国电影《共和》反映了卡尔森指挥的马金岛偷袭行动。(特别: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