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莆田人为什么要移民?

在湛江地区,如果你随便问一个当地人祖籍是哪里,他往往会告诉你是从福建搬过来的。

所谓福建,最多指福建省莆田县。

天后宫(又名天妃宫)在湛江沿海随处可见,现在一些寺庙还挂着“鲁珉伯恩流向广东,耒阳德泽连莆田”等对联。

湛江地区为什么这么多福建莆田人迁徙到这里?追根溯源,有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原因,最主要的有:1。为逃避战争而大规模迁移;2.航海和商业生活在这里;3.去当地,做官后在这里定居。

湛江地区主要位于雷州半岛,古代人烟稀少。当地土著是古百越的任磊(现代常与黎族混淆)。

到了唐朝,朝廷已经有计划地“将福建人迁徙到河州”(唐河州现辖徐闻、海康、濉溪等县),开始了福建人开发雷州半岛的历史。

到了宋代,莆田人聚居的一些村落已经开始形成。

如北宋开宝年间(968 ~ 975),莆田雷州府创始人黄浚,仕途结束后定居濉溪县平衡村。南宋初,莆田人迁居濉溪辽科村(以祖先命名);宋元年(1041),莆田柯姓官员被判到高州,他出生在吴川高洛;嘉祐年间(1056 ~ 1063),莆田人逃离战乱,迁居吴传堂马村。太平、兴国年间,莆田吴保随进士官印禄博士于晚间参军,后以村吴姓始祖的身份占据吴川。南宋时期(1165 ~ 1173),莆田人陈静在化州做官,次子陈浑布住在吴川平城。莆田杨姓人在(1174 ~ 1189)年间,游历吴川,先住在蒲,后迁居大山江镇东涌村。隆兴元年(1163),莆田的林迁居五川下街,后裔中最著名的是清朝状元林昭堂。清元年间(1195 ~ 1200),吴由莆田迁至湛江霞山南刘村;咸淳初年(1265 ~ 1274),梁从莆田迁居湛江麻章条树村。

莆田人大规模迁居湛江是在南宋末年。

德祐二年十二月(1277年一月),南宋莆田秀才陈,参政议政,有权知枢密院事,回兴化军(辖莆田、兴化、仙游等县)抗元,不屈而死。

他的叔父陈赞,为帮助张士杰的军队抵抗袁,花费300万元航海,陈战死。他派民兵进攻复兴军,为龙文报仇,元兵回来进攻,但筋疲力尽,没有倒下。袁被撕裂,壮烈牺牲。

陈赞之子若水,被张士杰称为总督内阁。

陈的后人巴铉、茹珍带领族人乘船,从福建到广东湛江的岛,再到广东的衙门。宋朝的皇帝闵淹死了。

八铉和茹芸带领族人沿海岸南下。除部分留在新会(今江门市)外海外,其余分散在化州、吴川等地。

八玄生了郑、鲍、靖(伯镇)三个儿子。

镇是元初石龙(今化州)的一个神谕,晚年居湛江市郊甘棠村,成为甘棠的陈始祖。

著名的接班人包括明末抗清将领陈上川,他被郑成功任命为高连雷的总指挥官。谢忱,清康熙三十二年(1694)进士,曾任台湾省知府、刑部主任、福建巡抚(今湖南);清朝咸丰三年(1853)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留美学生监督调查古巴华工事务特使陈兰彬、清朝驻秘鲁、西班牙首任公使、兵部右侍郎等职。清咸丰十一年(1861),岭南派著名诗人、画家、教育家陈。

陈正布居坡头米仁村。

陈宝的后代迁到了姜连安干村。

陈八铉的后裔如今仅在湛江就形成了上百个村落,总人口超过65438+万。

陈如玄后人迁居吴川、海康,最著名的后人是清乾隆三十六年进士、第十孙陈昌祺。

宋优帝南下时,随行的有1.7万军队,30万民兵。民兵中有不少是帮助张士杰航海抗元的莆田人。宋死后,设法逃出的人定居在雷州半岛沿海(包括文天祥的后代,江西人)。

据笔者所知,宋末迁居湛江各县市的莆田人有:湛江湖广蔡屋村蔡姓;民安镇何伟敬何姓;濉溪分馆的姓氏;濉溪龙家村的祖先等等。

元明时期,莆田籍官员多在湛江,如元代雷州知府黄兴科、、朱、陈、方山、等。方梁勇、陈伯贤、方万策、游伯怀,明代海北历任巡道(连州、雷连县境内);王专利,海康县的、林启生,典史的、、、胡秀;濉溪县长柯重光、县长陈;徐闻知府郑普、康运城、典史黄堂、郑艺咏、苏朝举,经历黄大慧、朱琦;宁海巡捕郁芳,东昌巡捕梁肖;雷州府儒学教授朱雀石,训导王政;徐闻教过、李、王等。

因为莆田、湛江地处沿海,湛江福建人多,政治环境、语言环境都比较适合。莆田曾经是反抗元朝最坚决的地区。为了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越来越多的莆田人南迁湛江。

如濉溪村的徐姓是元末至(1341 ~ 1368)年间从莆田迁入的,吴川钟山村的郑姓是元初迁入的。

其中一些是由官员解决的。如元祐六年(1319),莆田举人黄宇被任命为石城县尹,做官后定居连江上仙村。接下来,黄引《明经》为广西博白诏书,仕后居吴川,为岭头街、大安黄氏始祖。

明代莆田人迁居湛江最为频繁,有:东海安达寮村的林、西山村的沈;濉溪杨青陈武堂陈姓;徐闻曹氏曹家村曹,北营村蔡,村祖上;海康南罗村雷姓;廉江平山村的黄,小湾村的肖;吴川杜村杜姓等。

莆田陈奇明中叶赴琼州,仕后居濉溪桃溪。

在时期,祖籍莆田大井村的徐福明被官至高,他的儿子出生在殷。嘉靖十五年,官至广西驻军,宣化营,定居坡头泊里村,成为泊里、木棉村徐氏始祖。

到了清代,仍有不少莆田人迁居湛江。

比如东岛东山村的庄姓,青岚村的宋姓;濉溪县安吉村姬姓、北坛塘陈姓、袁姓;徐闻后坑村侯姓,城南乡东关村、扁担村、内村花园等祖上,村黄姓、欧阳姓;廉江市龙湾镇肖村肖姓等。

据史料记载,元代高州府(下辖高州、化州、武川三县)人口仅4.3万,雷州府(下辖海康、徐闻、濉溪三县)人口仅654.38+02.5万。

到明代,高州有6.8万人,雷州发展到22.6万人。

清代,雷州府一部分人逃往东南亚(如陈上川率领的4000余反清军转战越南),另一部分人转战其他省州,人口流失严重,只剩下5.9万人;高州人口增至186万。

唐宋以来,福建的经济文化远比粤西发达,福建莆田南迁不断增多,加快了开发雷州半岛和粤西的步伐。他们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