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故里推荐景点:

“石欢祠堂”:在上池村中心,是典型的江南祠堂,砖木结构、木石结构,用料上乘。祠堂里保存着许多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祠堂坐北朝南,三堂三开间,面宽12.2米,进深30.4米,高6米,占地366平方米。正门的石碑上刻有“石欢寺”三个楷书,两侧大门上刻有“邓柯”、“寂地”字样,笔尖舒展,笔法苍劲。前殿进深7.65米,中殿进深12.3米,后殿进深6.9米。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中间有一口两天井,火山墙封着。在旧社会,上池村一直成立着一个文学协会(即由客家杨东鑫和学者组织的文人协会)。每年正月初三,学生在官庙聚会。

“尹喜寺”:在上池村以西约两公里的白云峰山脚下。供奉王安石夫人陈的庙宇。奉天有一村(50亩为一村),被后人称为“梅西庙”。现在寺庙已经坍塌,墙脚隐约可见,还有残砖碎瓦。这座山和寺庙属于上池村。解放后,他们被安置在上池村以西约一公里的墩头村。“尹喜庙”在上池村的旧底图上有一个绘图点。

“龙安寺”:位于上池村西南约两公里处。它建在龙安山上,与青山(山名)相连。以前是上池村的。解放后安置在上池村西南约两公里的新庄村。王安石写过一首诗《送龙符黄昏归家》:“钓西南月,春风落深秋,屋半隐,鼓角起愁。”

龙安堂倒塌后,村民将龙安堂原有的砖、木、石碑搬回上池村西林社区堂重建,也叫龙安堂。为了与众不同,上池村民把龙安山上的龙安寺叫做“老龙安寺”。上池村重建的龙安堂,文革中被毁,现仍保留。上池村的老底图上,既有原来的龙安堂,也有后来的龙安堂。

“龚景桥”和“龚景码头”:在上池村以西约半公里处。据说它是宋代为纪念王而建,故名。原来的桥被摧毁了。上池村1931年,王家谱重修。东西走向,龙溪巷对面。创建于宋代。桥东西向,横跨龙溪港,两墩三孔,桥长14m,桥宽1.2m。当年王安石骑过此桥,归故里,留下《陇西夕烟》诗为纪。原来桥上有一个五字石碑,大概有三米高,现在已经没有了踪影。但仍有一块刻于明代郑德年间的“龚景桥的故事”石刻,已难以辨认。荆拱北就是桥下的水塘,村民称之为“西北滩”。龚景桥和精工皮的遗迹都在那里。上池村老底图中也有绘画遗址。

“西林梅园”:在上池村西。王安石父子曾在此赏梅,有诗《西林美玉》:“杜加元好花时,其上有两三寒梅,欲留岩下黄昏,贪欲而归。”后来,这个园子一直是上池村西林社的公堂,是上池村民逢年过节拜神的地方。目前,西林社公所在文革中被毁,但其脚和大门旁的两个石墩依然存在。旁边有一座重建的龙安堂,也是在文革中被毁的。西林社公所在上池村老底图里有一个绘图点。

“龚景别墅”:又名“十院”。根据上池村的族谱?宋嘉佑六年(1061),王安石在上池村后建别墅,后称王安石别墅。这个别墅两层三进三厅,20多个房间,后来改成了“十院”?由十家管理维修。上池、元里村都有孩子。历代以来,书院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别墅占地400多平方米。外墙右侧有一扇大门,上面写着“别墅”二字。中间有一个池塘。池塘中间的墙上写着“浴云池”四个字。左边是竹林,三棵樟树,一棵李子树。之后是内墙,左右开门,分上中下三步;中厅对称开有两个方形天井,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上层大厅左侧,花园的窗户敞开着,反射着白色的树叶,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月亮。窗户上方有一块木匾,上书“听月楼”。环境幽静优美,是上海学生生活学习的好地方。王安石曾多次想在这里长大,沐浴云池,听月中仙话。后来,一位私塾先生曾写了一副对联:“听月楼伴我书千古;浴池里有怡人的花鸟。龚景别墅在土改时分发给许多村民,但由于没有维修,它成了一片废墟。

“郭靖湿地”门楼:在上池村南面。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四柱三楼牌坊,高7米,深3.2米,宽8.4米。门楼的石碑上刻着“郭靖·迪什”四个字母。这座门楼建于宋代,后来被火烧毁了。民国元年(1911)第四次重修,禁止用烟火和柴火刻石。门楼对面有一个池塘,门楼与池塘之间有一片空地,上池历代王后裔的旗杆很多。上池村至今还散落着许多旗杆石。郭靖迪什的门楼和石碑对研究王安石故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半山书院”旧址:半山书院创建于北宋。它原名“云峰书院”,位于东明村珠峰东南山腰。王安石的祖父王庸去世。安史随父王逸从韶州回乡守丧,在云峰书院求学三年。因王安石在半山,后人改称“半山书院”。王安石在书院读书时,曾唱过一首《云峰晨照》的诗。田垚遗址:上池的田垚是王安石的曾祖父王明的住处,还有竹林和池塘。后方有钓鱼台。王安石罢课后,经常在池塘边钓鱼、思考。他曾写过一首诗《兰塘藏渔》。现在,田垚遗址已经成为村民的菜园。为了纪念王安石,他的侄子项波将这块天然全石命名为“龚景钓鱼台”,在田村前建了一座门楼,并在门楼上方竖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望荆淮”,以示永远的怀念。

“大福地”古民居位于上池自然村南部,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木结构、石结构。它建于同治元年,由上池三十世行王彩兰所建。王彩兰的名字叫英仙,是送给冯至的医生的礼物。王彩兰的三个兄弟都是清泰的学生,父子二人都是给医生的礼物。他们在湖南有两家批发部和三套房子,在湖北汉口有一所书院。上池故里村南有五间房屋,以“大福地”为中心,分为两个主人房、一个书店、两个杂工房和职工房。主楼宽21m,深30m,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它配备了三个大厅,五个井,和一个斗式梁架。中间的侧门通向侧厅和厨房。正殿上方的横木牌匾上刻有“松撑竹”四字行书,南正门和东门刻有“大福地”三字楷书。在左边的门上,有一块用金字刻着“徐颖”的牌匾。原宅雕梁画栋,外有精美石雕,门窗木雕。是典型的徽雕。屋内的厅堂、正房、厢房、隔间、木棚、厨房、仓库、天井、走廊、花园、鱼塘一应俱全,具有明清南方古建筑的特点。

“双龙出水”古建筑群民居,位于上池自然村南部,由砖、木、石三种材料建造而成。它是清乾隆年间由锦西街印刷出版业“二义堂”的创始人王创办的。王,本名,南浦人,是清泰学生送给冯至博士的礼物。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商。他在江西省金溪县万虎镇创办了全国著名的印刷出版公司“二义堂”,在吉安、樟树、南昌等地开设了大书店。他在从事商业、教育的同时,更注重教育后代从文学中学习武术,在上池老宅后面建了一座“双龙出水”双宅,同时在“双龙出水”宅后面建了一座书院,供后代学习、习武。“双龙水水”的建筑群主要由两栋结构相同、与“双龙水水”紧密相连的房屋组成。“双龙出水”坐北朝南,深度16米,宽度22米。两座大门前有4米高的照壁,每座建筑都有上厅下厅和天井。两间房子中间各有一个券门,连同前院、西院、东走廊,面积约600平方米。老宅前墙左侧有一座将军门,有楷书“颜卿”匾额,坐北朝南,与东书院并排而建,进深18m,宽25m。每栋建筑都有两个大厅和两个天井,加上前院、西院和东走廊,占地约600平方米。上述“双龙出水”建筑群占地约3000平方米,花园、水井、池塘、厕所等占地约1,000平方米。王家族四世同堂,后代文武双全,经济实力雄厚。因此,“双龙水水”建筑群占地面积巨大,结构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