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
公元1983 165438+10月,吴川地区文物调查队在长岐吴山上发现了一处史前村落遗址——吴山贝丘。经国家有关专家鉴定,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贝丘,距今5000多年。这一发现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5000年前就生活在这里。
建县前,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方地区,属泾阳以南,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越,秦属项县,西汉属南越。丁原六年(111年前)为州、郡、县,隶属胶州合浦县高良县。吴隶属于广州市县高良县。
金属高良县,广州市高良县。
平定县(吴川市的前身)于宋元贾年间(424-453年)建立,属高梁县。齐还是做的。
梁、陈同属扬州乐县。
隋开帝九年(589),平定县废,迁吴川市,属扬州高良县。
唐朝属于赵一郡,洛州,这是总督府。
五代时南汉属洛州。
宋开宝五年(973),废弃的洛州属广南西路辩论州,太平兴国五年(981),辩论州改为化州,吴川划归化州。
袁属于湖广行省华州路。
明属广东高州府(洪武元年化州府(1368),洪武九年高州府)。
清朝和明朝仍然属于高州政府。
民国二年(1913),吴川属广东高磊路。
1925属于广东南路管委会办公室。
1932,隶属南区安抚办。
1936,隶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办公室。
1949,隶属广东省行政督察第十三办公室。
1949 65438+10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成立,同年165438+10月17,吴川解放。
65438至0950,吴川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隶属广东省高雷区专员公署。
1952年5月与毛妹县合并组成吴梅县,1953年4月更名为吴川市,隶属广东省岳西区行政公署。
1956属于广东省湛江地区专员办。
1958年6月,吴川、滑县并入化州县,1961年4月,分县,恢复吴川市,仍属湛江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6月,因文革改称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隶属湛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湛江地区,单独设立湛江、茂名市,吴川隶属湛江市。
今天的吴川于1952年5月与毛妹郡合并。毛妹县成立于民国37年(1948)。主要归梅陇城市管理局管辖,与茂名县下辖的三民、勤波、美波乡和电白县下辖的王村岗乡合并。
鲁美在建县之前是县级市体制,之后是毛妹县和武川县。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素有“灵溪都会”之称。鲁美曾经是梅鹿头村的一个集市。明天,我们将在新年伊始搬到东升台,这里统称为梅陇集市。它的圩田最初是茂名和吴川。茂名县约占十分之六七的土地;吴川市约占34/10。清乾隆元年(1736),在此设立高州督抚缉捕总司,称鲁美分署。民国元年(1912)属茂名县第五区。1913-1926,变更为梅陇独立公安局,直属省公安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广东南路特委和广东农会南路办事处都设在这里。1926-1929,梅陇市筹备办成立。1929-1931年,改为鲁美市政局。1931-1932,变更为茂名县第六公安局。1933-1947,变更为鲁美城市管理局,由省政府直接管辖。1932,广东省南路行政绥靖专员公署驻此。1948 65438+10月1-1949 65438+10月28日是广东省第七行政监察区(后改为第十三行政监察区)所属的毛妹县。10月29日,1949,10,毛妹县宣布解放,毛妹县人民政府就设在这里。晚清以来,吴川地区几经变迁。
据清光绪版《武川县志》记载,原武川县位于今武阳镇村。该县东南临海,西与穗(Xi)、连(江)接壤,北与化州、东北与鲁美、东北与茂名接壤。东西距离40多公里,南北距离85公里,即东西范围小,南北范围大,形成狭长地带。这张地图清楚地显示了陆地、水域和岛屿。岛屿中有南三的广州湾(当时叫“北礁岛”)、钓陈岛(现在叫钓顺岛)、特呈岛、硇洲岛。《杜芳·穆》记载:广州湾是南三都十八乡之一,距县城33公里。居住着陈、殷、曾,分四五个村(广州湾的概念与法租界不同,法国强行扩大了广州湾的租界范围)。当时吴川南部和西南部(相当于今天的镇)有四个首府,分别是南一都(今湛江市坡头区和调顺等地所在地)、南二都(今坡头镇、甘棠镇等地)、南三都(今南三角、特呈岛等地)、南四都(今盘州镇)。这些地方都是在清政府与法国政府于1899 1116签订《中法关于广州湾租界条约》后成为法国殖民地的。8月1945日,日本投降。18年8月,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与法国政府在重庆签订《中法交付广州湾租借协定》,中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广州湾,并宣布改称为湛江市。原来属于吴川的地方现在归湛江市管辖。
吴川位于鉴江下游,南面临海,海岸线长47公里。境内有七条河流,鉴江贯穿其中。这片土地肥沃,盛产大米和海鲜。它被称为“鱼米之乡”。古今吴川,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与国内外贸易往来不断。
吴川虽然地处海隅,但文风颇盛。清朝有状元,也有很多秀才和举人。吴川的农业一直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其次是花生、黄麻等经济作物和北运。古今中外,吴川出产的黄麻、大蒜、西瓜享有盛誉。特别是黄麻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已成为一些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当时,黄麻被广泛使用。除了在当地缠绕和其他用途外,它还被船运到国外。由于国外运输过多,影响了当地使用。于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在梅米记立了一座“无麻出国”碑,立在水口马坡上。吴川盛产黄麻,这引起了官方工厂的兴趣。1935年,广东省政府在鲁美附近的银岭镇建立了一个麻布袋厂,每天有60台织机和6000个麻袋。是当时广东省唯一的麻纺织厂。古今吴川农业,由于封建制度和生产条件的制约,发展缓慢,粮食生产水平仍然不高。吴川地处海滨,水产品极其丰富。其中,世界珍稀贝类石舌(俗称沙螺)和蟹,早已闻名遐迩。西施舌,它的肉又白又脆,它的汤又甜又美味。正如状元林昭堂在《西施舌》诗中所说,“江瑶难施舌中西”,“坐下时脆而无声,使我舌软”。廖智蟹因产于廖智海域而得名。廖智蟹的特点是肉厚、膏多、蛋白质丰富、味美香甜。举人吴,有竹枝曰:“正巧二十四日赶集,红蟹南三”。林兆堂的醉蟹诗是:“持杯蟹爪,够一生。”吴川在古代盛产盐。明洪武二年(1370),广东海北提举司划归盐务,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改为高州府,设毛惠田使一员。初设田所,后设武川县,后设梅陇。原址下有9个厂,分别是甘棠、南三、坛角集、蓼龙、勃利、遥观、莫村、斯坦、石角,后裁撤5个厂。该场共有盐库26座,其中盐池1116,干丁697吨,白银1760余两,生熟盐10600包。茂汇昌的9家工厂,大部分位于华南地区的二、三地。1898年,法国占领广州湾后,全部为法国租界。吴川工业,尤其是手工业,古今发达。主要产品有造船、陶瓷、砖瓦、酿酒、编织、竹器、木制品、棉纺、麻绳、烧灰和绘画技艺。民国时期发展到印刷、电力、机械等行业。据统计,吴川古今共有12所书院,其中包括建于金太康年间(280-289)的茅山书院、建于宋景炎年间(1276-1278)和明万历二十五年(1278)的祥龙书院。此外,还有1的县校,20多所乡村学校和社会学校,私立学校更是无法估量。
吴川地处边陲,县城小,人口少。但由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涌现出一大批学者,文风蒸蒸日上。仅清代就有1状元,17秀才,70余人,数千秀才。清末废除科举,兴学。大部分书院、学校改为学堂(梅陇、浅水、长岐、秦巴、王村港、文珍、漳浦、海滨、舞阳、汤唯、汤沛、板桥、黄坡、大山江、钟山、石兰、波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