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起源和代表

公共关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人类文明开始的地方——古埃及、巴比伦、波斯和中国。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更多地依靠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暴力工具来维持统治,但舆论手段的运用在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上仍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当时执政风格的反映。虽然“公共关系”一词在几千年前根本没有出现,但在当时,它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而存在的。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1800年,伊拉克政府官员就发布农业公告,告诉农民如何播种灌溉,如何处理田里的老鼠,如何收割庄稼等。,很像现代社会一些农业组织的公关部门的宣传资料。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导致了公众代表会议和陪审团制度的形成,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舞台,这种变化所产生的舆论导向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一批从事法律、道德和宗教哲学研究和讲座的教师和演说家。他们在当时被称为诡辩家,他们的演讲技巧被称为诡辩,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他们的代表。亚里士多德运用严谨的思维逻辑和科学的方法撰写修辞学,强调语言修辞在人际交往和言语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修辞是沟通政治家、艺术家和公众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一门寻求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艺术。

他还建议,在传播中,要用感性的号召获得大众的理解和信任,从感性的手里加强演讲和说服艺术的感染力和真实可靠性。因此,一些西方公关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关著作。当然,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夸张,但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实用的艺术,从人类文明之初就放射出了自身的灿烂光芒。

在古罗马,人们更重视民意,提出“大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通信技术受到全社会的推崇,一些深邀通信技术的演讲者也常常因此当选领袖。据记载,古罗马的独裁者儒教。凯撒精通通信技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他通过散发各种传单发起了大规模的宣传运动,以获得人民的支持。他甚至专门请人写了一部纪录片《高卢之战》,记录他的功绩,这部纪录片后来成为纪录片经典,广为流传。这些活动可视为古代社会公关实践的典范。

确切地说,中国古代公共关系的萌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由于国家分裂,各种势力不断重组,造成了社会动荡的政治氛围,客观上为各种思潮的发起提供了现实土壤。

各种思想和言论的碰撞吸收,最终造就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郑“财物不毁乡校”的故事,是古代公共关系思想的绝佳表达。乡学是古代养老和射箭的地方,老百姓经常在这里讨论和批评政府。有人建议摧毁乡校,子产说:“善我必行,恶我必改。是我的老师。”(《左传·相公》三十一年)当时士大夫阶层在社会上举足轻重,受到王侯将相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形成了谋士游说成风,口水战艺术发达的局面。

特别是在当时,以齐国孟尝君为代表的“四君子”在家中养了一批公仆,他们主要起到参谋、收集情报和外交说服的作用。上述公众号访客的职能与当今公共关系部门的职能惊人地相似。《文心雕龙论》曾云:“战国争雄,辩士风起云涌,纵横杖长短;转转丸是一个巧妙的选择的话,童菲是优于其精细的技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良师。”战国时期的游说,被冠之以联横之术,名扬海内外。

此外,在当时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觉的公关意识和思想。孔子在《论语》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与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基本一致。当然,这些有意识的公关意识是很随意的,而且这种意识很分散,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严格来说只是公关的萌芽活动。

明清时期,公关思想开始进入商业活动。比如酒店门口挂的写着“酒”的横幅,商店门口挂的“百年老店”的招牌,人们在商业活动中遵循的“和谐赚钱”原则,都是公关理念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在这个时期,人们甚至有了朦胧的形象意识,已经明白了一个好的企业(店铺)名称对顾客的积极影响。民国初年,钱彭寿写了一首七律诗,讲述他对店名命名的研究: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里福丰祥。

泰和兴德,钱骥公仁助丁广。

聚义中通信义满,恒大庆安康久。

春节与广大世代和睦,富贵荣华。

这56个字迎合了人们追求吉祥美好的愿望,也体现了古人的公关意识。

美国人爱德华·伯奈斯(Edward Bernays)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因为他首先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咨询”。Bornes于1919成立了美国第一家公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