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板迎500家,硬科技企业满天星。

开市以来,一批批硬科技企业通过科创板走向资本市场,科创板在区域辐射范围、行业覆盖面、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科技企业聚集地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技创新板的设立和注册制试点,对于改变我国间接融资结构,建设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65438年2月28日,随着萤石网、清月科技登陆科技创新板,科技创新板公司数量正式迈过500家门槛。科技创新板开市之初,首批上市公司只有25家,到2019年底增加到70家,到2020年底突破200家,到2021年底跨越370家。最新人数达到500人,历时三年零五个月。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自2019年7月22日(科技创新板开板日)以来,新增上市a股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其中科技创新板公司数量占比近三成,超过沪深主板、创业板、北交所,成为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市场。

自开市以来,科创板首发募资额累计达到7594亿元,占同期a股IPO总募资额的40%以上,也超过沪深主板、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募资额。在此期间,* * * 16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其中6家为科技创新板公司。晶圆代工龙头SMIC首发募资金额532亿元,位列第一,也是a股历史上首发募资金额最高的科技公司。

众多高端制造、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的龙头公司相继通过科创板亮相a股。医疗影像设备龙头UIH今年8月登陆科创板,募资近1,1亿元,成为今年募资最高的科技公司。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今年6月5438+10月登陆科创板,募集初始资金1000亿元,一举打破江西省IPO募资纪录。还有国内高纯多晶硅龙头大全能源,首次募资64.47亿元,打破新疆IPO募资纪录。

行业领袖涌现。

自开市以来,科技创新板的市值一直在增长。2019年末,科技创新板公司a股市值不足万亿元。截至目前,科技创新板公司a股市值合计5.85万亿元。从市值分布来看,近七成公司a股市值在100亿元以下,其中50亿元以下市值占比最高,达到43%。

科技创新板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聚集地,涌现出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为产业链补缺、补短板、锻造长板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我国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经过三年多的成长,科创板在区域辐射范围、行业覆盖面、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已经开始走向成熟,涌现出众多拥有世界级原始创新技术的优秀企业。

据数据宝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0家科技创新板公司,a股市值在各自行业中排名前10。排名靠前的公司是金山办公和华西生物,市值分别排在计算机和美容护理第二位。其次是UIH医疗、广海信息和时代电气,在医疗生物、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分别排名第六。

分地区来看,来自经济发达省份的科技创新板公司数量明显占优。据统计,江苏、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等地的科技创新板公司超过40家,其中江苏、上海、广东占据了半壁江山。上海和江苏的科技创新板公司a股市值均超过万亿元。加上广东,三地科技创新板公司a股市值接近三万亿元,占科技创新板总市值的50%以上。

硬科技显本色。

据数据宝统计,在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中,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公司数量占比接近90%,这四个行业的科技创新板a股市值合计4.9万亿元,占比超过80%。其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的公司数量超过100家,a股总市值超过万亿元。

“专业化、创新型”公司有中小企业龙头的光环,国家层面也出台了鼓励培育的措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专精于特色和新颖的“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科创板是“专精创新”企业最集中的市场。

据数据宝统计,* * *目前“专精创新”的科创板公司超240家,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9%。而同期“专业化、创新型”企业占a股总量的比例为21.26%,也就是说科技创新板“专业化、创新型”企业的比例是整个a股的2.3倍。

R&D的投资决定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内“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科技创新板公司的高R&D投入可圈可点,在研发支出增速、R&D人员比例、R&D投入等方面均高于a股市场整体水平。上市后,科技创新板企业的R&D努力度持续提高,平均R&D强度在所有a股市场中排名第一。

据数据宝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科技创新板公司研发支出合计796亿元,R&D总投入超过去年全年。其中,百济神州、SMIC、君实生物、传音控股、奇安信等9家科技创新板公司研发支出超过6543.8+0亿元。科技创新板整体R&D强度(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为9.67%,是同期a股整体水平的5.3倍。62家科创板公司R&D强度超过30%,包括亚弘药业、首药控股、迈威生物、寒武纪、蒙克药业等。

科技创新板公司聚集了大量的R&D人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据数据宝统计,2021年,科技创新板R&D人员占比23.15%,而同期a股R&D人员占比仅为9.32%。今年上半年,R&D人员占科技创新板员工总数的比例上升至24%。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陈力表示,研发支出的逐年增加有利于企业R&D实力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a股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增加R&D投资也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速度,促进中国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充满增长潜力

处于高景气的轨道上,再叠加公司良好的内部治理,这些“硬科技”企业即使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依然能表现出强大的成长韧性,净利润平均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企业。

据统计,从2019到2021,科创板整体营收接连迈过3000亿元和7000亿元大关,期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持续走高,且均远超同期a股水平。今年前三季度,科技创新板公司整体营收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33.24%;净利润867亿元,同比增长65,438+08.47%。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比同期a股高出25.24和65,438+06.94个百分点。

众多科技创新板公司高成长性突出。据数据宝统计,超六成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实现营收持续增长,超四成公司在上述三年实现净利润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超过120家公司的净利润延续了过去三年的增长态势,其中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行业的龙头公司,以及SMIC、中威、禾迈等行业均有上市。

上述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板公司中,不少公司未来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据数据宝统计,根据超过5家机构的一致预测,55家公司未来3年净利润增速有望超过30%。鑫源-U、豫能科技、派能科技、拓晶科技、禾迈股份、广海信息等6家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速预计达到65,438+0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