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铜镜的年代?

纵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自四千年前中国出现铜镜以来,各个时期的铜镜都反映了其早期(齐家文化和商周铜镜)、普及期(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期(汉代铜镜)、中期衰亡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铜镜)、兴盛期(隋唐铜镜)和衰亡期(五代十国铜镜)。

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成就来看,战国、汉代和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商周铜镜:

商代的铜镜是圆形的。镜面近平或微凸,镜体较薄,背面中央有一个拱形弓(或桥形)按钮。西周的铜镜也是圆形,镜身直或微凸,镜身薄。镜扣有很多种,弓形、半环形、长方形等。也可分为素面镜、重环镜、鸟兽镜三类。

此时的镜子以素面为主,西周中期出现了带花纹的铜镜。到了后期,镜子背面的图案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图案,打破了传统风格。

素面镜:指背面没有装饰图案的镜子。

重环镜:镜面微凸,背面有蝴蝶结纽扣,饰以重环图案。

鸟兽镜:镜身平直,背面有两个平行的蝴蝶结按钮。纽扣顶部采用鹿纹,底部采用展翅鸟纹。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成熟和大发展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铸造中心由北向南转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楚国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镜产地。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突飞猛进地发展。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件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多为素面无纹饰,有纹饰的以几何图案为主。到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纹样已达15类,出现了各种特殊的装饰艺术,如红墨绘纹、金银交错纹、空中雕纹等。早期粗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作和装饰,已经达到了精美的境界。

春秋时期铜镜的样式不仅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而且是多元化的,比如镜还是以素镜为主,钮制也没有定型。与此同时,春秋时期的铜镜也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

它打破了铜镜的圆形格式,出现了方镜;此外,早期的铜镜图案仅用阳线勾勒且构图简单,铸有错综复杂的图案。从装饰纹样的表现来看,春秋时期的铜镜赶上了青铜器的发展,装饰纹样更具时代特色。这为战国时期铜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这一时期出现并流行的镜子类型有:素面镜(全素面镜、单环镜、双环凸弦镜)、纯地镜(少方镜,有地纹但无铭文)、镶嵌镜、四山镜、多钮镜。镜子大多是圆形的,也有方形的。

一般镜体材质较薄,边缘较多。整个造型规则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镜钮主要是一个拱形钮,但钮顶饰有1到3个凸弦,所以也叫“弦钮”。镜子背面没有花纹,除了前期。装饰图案细长,有许多地面图案。

战国中期,铜镜种类繁多。铜镜的纹饰也发生了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镜由简单的三叶、四叶变为八叶,还有云雷纹花瓣镜、马赛克镜等。

四山镜的山字由矮变细,山字之间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相当复杂。还有五山镜和六山镜。这时有菱形镜、动物镜、平面镜、弧形镜、金银交错镜、彩绘镜等。

从战国晚期到秦朝,已经没有四叶平镜、平镜和三层云雷纹平镜了。

汉代铜镜:

汉代最流行的铜镜除了沿用战国时期的镜外,还有:平镜、平镜、曹彰镜、星云镜、雷云连续弧镜、鸟兽纹镜、重排兽镜、连续弧铭文镜、重圆铭文镜、四排兽镜、多排兽镜、畸形四叶镜、兽镜。

汉代是中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出土数量最多,用途广泛。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进步。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可分为三大阶段,重要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和东汉中期。

西汉前期是战国镜和汉镜交替的时期。直到西汉中期,大约在汉武帝时期,一些新的镜子才开始流行。这些新镜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汉代铜镜的特点是圆、薄、平边、圆钮、程式化装饰。不同时期有不同风格,其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指西汉早期至中晚期。这一时期的铜镜雕琢平面,镜身平,花纹平,镜边简单,装饰性强。汉初沿用战国铜镜的装饰风格,采用明暗与主纹相结合的重叠技法。

在战国时期,云雷纹的纹身镜子继续流行。镜背中央修圆形成长方形,有的刻上题字,如长相思之类的话,不忘彼此,永远富贵幸福。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铜镜的形制和花纹发生了显著变化,地纹逐渐消失。

三弦纹桥形钮一般经过兽钮、蛙钮、偶峰钮后成为半球形圆钮,图案严格对称于镜面圆面中心,或均匀分为四个区域。当时除了简化的平面镜,星云镜和草镜也很流行。其实星云纹是由平面纹演变而来的,又因为乳房多,所以星云纹镜也叫乳房镜。

叶片镜的按钮座呈方形,四周是对称的草叶,有的像花瓣,有的像叶子,外缘由十六条向内的弧线构成。这种铜镜因其流传久远,在汉镜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约从宣帝开始,又有了重见阳光的曙光。《天下大明》中有一圈铭文的太阳镜和《赵镜》中有一圈清晰的内在质量和与日月相似的光辉,用绳纹甚至弧形纹编织成同心圆,都以铭文装饰为主。

第二个时期是指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这个时期流行普通镜子。王莽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制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其中以王莽时期的《汉镜》最为精美。

规则镜:因其铸造和雕刻非常精细和规则而得名,镜面图案有规则的TLV形装饰格式。外国学者也称之为TLV镜。它的程序相当标准。一般镜背分为几个装饰区域。从按钮座开始,按钮座被视为以圆形按钮为中心的单一装饰单元。按钮座的形状为圆形、方形、盖有花萼。

然后按钮座的宽度就是内区,这是主图案的部分。花纹中的TL形往往对称排列在铜镜内区四边的主花中,起到穿插的作用。然后是外区,用卷草纹、鸟兽纹、几何纹组成的条形花纹装饰。在最后一个外沿区域,有素的,简单的弧形花纹,还有带绳纹和锯齿纹的蕾丝。

内外区之间多装饰题字。分为五个区域,布局严谨正确,但机械呆板,变化不大,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东汉初期仍流行正镜,但有所改变。

这一时期的铜镜多铸于内区主花位置,所谓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有的还在牛左的侧面加了十二生肖的铭文,或左龙右虎掌四面,朱雀玄武随阴阳的字样,所以又叫正四神镜。

TLV实际上是古代柳博的一盘棋。山东费县出土刘诗潘博,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全套象棋工具。所有的象棋游戏都有TLV图案。在汉镜的发展过程中,规则镜是流传时间最长的一种,也是汉镜中最好的一种。

第三个时期是指东汉中期到末期。这一时期镜面微凸,便于反映表面的完整形态,符合科学原理。镜面按键变粗变强。与第一期相反,连弧多在内区。

这一时期铜镜的布局也比较活泼,地域划分简单,通常以昌邑高官或昌邑后裔等吉祥文字,以及到三公的职位作为铭文。这一时期还创造了浮雕式的做法,纹饰较高,主要有双夔镜、蝙蝠镜、人像镜、方明镜(兽镜)等。

双纹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以按钮座为中心向内或向外放射的手法,采用了对称的格式,达到了独特的效果;蝙蝠镜其实是柿子茎纹的变形和扩展,花纹抽象,形态美观;人像镜以浅浮雕的形式表现人物、鸟兽、花草,与当时的画像石、画像砖风格趋于一致。

这些镜子大多出土于浙江绍兴,差不多占90%;方明镜,又称兽镜,是指铜镜周围有一圈凸出的半圆和正方形,大多表现神仙和野兽的主题。

方明镜,又称兽镜,是指铜镜周围有一圈凸出的半圆和正方形,大多表现神仙和野兽的主题。浙江绍兴是东汉末年最重要的铜镜制造中心。这里铸造的重新排列的兽镜和人像镜标志着铜镜装饰的新发展。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不仅仅是神兽形象,还有歌舞、车马、历史人物、传说等浮雕形象。

汉末神兽镜出现了一种新的图案排列,即一个方向的阶梯式排列,类似于木雕的散点透视,称为舞台镜,流行于建安时期(公元196- 220),又称建安式。

三国,两晋,南北朝:

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铜镜资料,这一时期的铜镜种类如下:

兽镜:重新排列的兽镜,环抱的兽镜,画有佛的兽镜。

可变形四叶镜:可变形四叶驾凤镜、可变形四叶佛鸟凤镜、可变形四叶兽头镜、双菱镜、吉祥兽镜。

此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兽组合成装饰主题。此时碑文因文字原因难以辨认。虽然发现了一些铭文,但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辨认出来。

吴敬中发现的年号铭文最多,包括孙吴的年号,如黄龙一鸟、建兴、五峰、太平、水岸、甘露、凤凰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新镜型不多,主要沿袭汉镜风格。此时的铜镜种类不多,而且种类集中,创新少。这时,神兽之镜流传最广。

变形四叶镜中,变形四叶镜八凤镜居多。从铜镜的发展史来看,这一时期处于停滞和衰落期。

隋唐五代:

唐代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与前代相比,隋唐铜镜有了新的发展。在铜合金中加入锡,使铜镜呈现银色,既美观又适用。

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和方形之外,还创造了菱形和更厚的鸟兽葡萄镜。并把反映人们生活和追求理想的吉祥幸福的画面应用到镜子上,如月宫、神仙、山水等等。并且出现了题材新颖、图案华丽、精致细致的金银镜和珍珠母镜。

这是盛唐艺术水平很高的产物,充分显示了唐代铜镜的特点。

隋唐时期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隋代和初唐时期,铜镜的主题装饰以吉祥动物为主,比较流行,是隋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铜镜的传统,又有新的创新。瑞寿葡萄镜是一面引人注目的唐代镜子,拉开了唐代镜子主题装饰的序幕。

从唐高宗到唐德宗时期,铜镜装饰出现了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使铜镜进入了辉煌时代。

从唐德宗到晚唐五代,主要流行鸟镜、花镜和盘龙镜。

唐代镜的一大特点是艺术风格或技法的多样性。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息。

宋辽铜镜:

唐代以前,中国铜镜以圆形为主,很少有方形的。宋代以后,除了继承过去的圆镜、方镜、葵花镜和菱镜之外,以葵花镜和菱镜最为普遍。它们的边缘与唐代不同,有的是直的,形成六角镜。此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盾牌、钟形鼎等多种样式。

有许多以花鸟走兽、山川河流、小桥流水、梯田流水、人物故事等为装饰主题的铜镜,也有素面镜和无装饰图案的窄钮镜,都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另外还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镜,八卦镜。

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铜镜来看,其主体和纹饰也非常丰富。虽然很多都是模仿汉、唐、宋的铜镜,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花纹。

常见的有双前镜、历史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华镜。金代铜镜的纹饰,一是模仿汉唐铜镜的纹饰;二是吸收前者的模式,创造一些新的模式。双鱼镜和人物故事镜比较常见,尤其是双鱼镜和男生爬镜。

元代铜镜:

元代铜镜多为六棱花或六葵花形,但纹饰逐渐粗糙粗糙。此时的铜镜有牡丹缚镜、仙镜、人物故事镜、双龙镜、“寿山福海”题词镜、素镜、四年龙镜。

明代有洪武年间的龙镜和大明宣德年间的题刻镜(题刻),明末起义领袖李自成创制的大顺三年镜(题刻)。明朝以后,铜镜逐渐被玻璃镜取代。

元明以后的铜镜:

元明以后,铜镜产量下降。除了传统的风格,双鱼座,双龙和人物的模式,如刘一的传记,是相对较新的风格。但此时铜镜制作粗糙,只有年份铭文,没有纹饰。

这一时期,尤其是明代,仿汉镜、仿唐镜非常盛行。仿铜镜多为汉代的柳波镜和唐代的瑞寿葡萄镜。一般来说,仿制的铜镜尺寸较小,装饰图案模糊,失去了昔日的优雅。

扩展数据:

模仿技术:

仿镜一般有三种方法,用早期的镜子直接翻模,用复制品仿模,拼接碎镜。

第一种方法简单易行。原镜花纹铭文清晰,线条流畅。但镜型虽然相同,但图案和铭文往往模糊不清,线条不流畅,显得平淡无奇。但有些真镜由于年代久远,制作不精,铭文和纹饰也模糊不清。在镜型、纹饰、铭文相同的情况下,还要注意铜镜的铜质和重体。

至少有两种情况是用原镜作为复制品来模仿模具的。一是完全按照原镜的花纹和铭文刻在模型上。铸造的铜镜虽然形状不同,但铭文和纹饰都差不多。

第二,虽然以原镜为复制品,但雕塑家添加了装饰图案和铭文,铸镜的部分装饰图案与铭文时代不符,如常见铭文的明代镜;一些形状和装饰是不同的。

还有一种碎镜的拼接方法:即粘贴修补铜镜。出土时,大部分铜镜已经破碎或有缺陷。造假者将碎片焊接粘合成一个整体,有缺陷的部分补上铜锈。镜面不光滑但有青锈的地方,是补。

百度百科-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