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的历史演变
唐明,或“天宫”,也被称为“汉元殿”和“田童宫”。魏紫宫原是天上星辰三壁中的中间一壁,位于北方天空的中心,故称中宫。紫微院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天帝的内院。当杨迪建造洛阳时,它以天上的皇宫命名。隋唐洛阳城的宫城也被称为“魏紫宫”。还因为魏紫宫的天宫皇帝叫唐明,是28颗星星的中心。因此,到了武周时期,武则天一改周朝礼部建在城南的传统,将其建在宫,并作为洛阳城的官邸,与天上的心星座相呼应,即“法居中,朝廷拟在殿中”
所谓唐明,即“明正教之殿”,是“帝王之殿”。有一种说法:“国王建造了唐明,这意味着它有利于和谐。所以称之为唐明”,而“皇帝建唐明,意为明神、感天地、明悟、尊德、重道、显能、赞行人。
“唐明”一词最早见于《逸周书》,出现频率很高。唐明是周公在洛邑建造的,明朝王公的尊敬表明当时有实体的唐明建筑。但对于明堂的原貌却没有准确的描述。《考工匠》中记载的周代唐明,是由夏朝的“世室”和商朝的“重屋”发展而来的。
唐明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神权来部署政治,宣传君权神授。一般明殿都建在城南,也就是所谓的“布政殿,在国之阳。”虽然唐明自古就有,但每个朝代的建筑形状和规模都不尽相同,没有完全统一的风格。东汉明堂是“上圆以下,八窗四列,九室十二厅”。后来曹魏和西晋经过修缮继续使用。北魏不是因为形制之争而建的。
南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夏五月,新作《唐明》居第三,太祖文帝在唐明祭神配神。
早在隋朝,就有修建唐明的计划,但没有实施。唐高祖在禅,世界不太平,唐明没有建立。唐太宗执政后,天下已定,唐明之事提上日程。唐太宗奉行古礼,但对唐明的规制无章可循,此事最终被搁置。在唐高宗时期,它采取了很多麻烦,讨论唐明的计划,但在它建成之前,皇帝高宗不能负担得起生病和死亡。
武则天继承了高宗皇帝的遗愿,同时又将唐明视为自己命运和王朝国运的象征,因此非常重视建设唐明。然而,其决策动议的风格与高宗完全不同。它没有听取儒家无休止的争论,而是单独与北门学士讨论其监管问题,唐明方案很快就确定了。
唐睿宗吊脚楼第三年(687年)春天,武则天挤开人群,拆除了洛阳宫的正殿甘源殿,并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大殿。悬拱四年正月初五(688年春),历时一年左右,大殿建成。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五年,武则天的掌门人薛怀义失宠,放火烧了唐明周边的世外桃源。但由于唐明离天庭太近(考古调查显示两者之间的夯土基础仅16米),“圣元元年(695年)正月沈冰之夜,天庭失火,延至唐明,凌晨二殿被毁”。
唐明是帝国命运和皇权的象征。唐明的毁灭对武则天打击很大,但她并没有灰心。695年3月,武则天上书修建大殿和世外桃源。还为九州鼎和十二神铸铜,各高一尺,安放在各自的位置上。
第二年(公元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因为新建的唐明是为吴家族而建,所以被称为吴周明堂,也被称为“田童宫”。
697年4月,朝廷铸造九鼎,并将其迁至田童宫。禹州鼎高18尺,能装1800石。其他州的罐子每个都有14英尺高,可以装1200块石头。山川图像分别铸在鼎上,共用铜560,700多斤。慈禧太后想用1200两黄漆鼎。姚说:“九鼎是神器,珍贵的是自然。而且我觉得它的五种颜色互相发光,不需要金色发光。”王太后听取了他的建议。九鼎从玄武门拖进来,命丞相、诸王带领南北府十余万禁卫和仪仗队里的大牛、白象一起拉。
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国富民强。五次迁都杜东,主政洛阳近11年,创造了繁荣的“开元史圣”。此时的大唐帝国还是京畿并重,“三秦九罗,咸御京畿”。东西京,外繁华,内祥和,相得益彰,共同撑起了盛唐的天空。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将唐明改名为“甘源堂”;开元十年(722),恢复“唐明”旧名。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重修唐明,拆除上层楼板和芯木,在平座上新建八角楼,八龙飞火珠。
在安史之乱期间,唐明两次被叛军和回纥士兵烧毁,并于公元762年被彻底摧毁。至此,作为国运象征的唐明在见证了唐朝的盛衰荣辱变迁后,在战火中轰然倒塌,化为一片焦土。1986年,考古学家在洛阳市中州路和丁琪媛路附近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唐明遗址。2007年,洛阳启动隋唐洛阳城遗址发掘。
2008年6月5438+2月至2010年7月,对乐园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基本弄清了遗址的形制、布局和沿革。
2008年,唐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十一五”大遗址保护和丝绸之路申遗的重点项目。
2009年,完成了唐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