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割让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8月29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842将香港岛和鸭洲割让给英国。1860 1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的界限街以南和昂船洲(当地称九龙分区)交给英国。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扩大香港边界特别条款》,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总面积为975.1平方公里的230个岛屿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的土地称为“新界”,租期99年。从1898 7月1到1997 6月30日。从而占领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开启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谈判。中国拒绝承认《扩大香港边界特别条款》等所有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由英国管理,不是英国的领土。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中英两国终于在1984 12 19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 71起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并开始再次行使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和新界的土地。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全球经济放缓、非典疫情等反复冲击。但是,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香港人发扬“艰苦奋斗”的顽强精神,成功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继续保持了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连续多年被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和最佳营商环境。

扩展数据: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成功地实现了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一个半世纪的耻辱,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为国际和平解决争端和历史问题树立了典范,为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归后,香港无疑成为中国与世界的中介,直接承担着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两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形式相结合,加速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在21世纪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任。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和其他亚太地区关系密切。它是国际公司在亚洲设立地区办事处最多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是举行国际会议和展览的热门地点。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和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东南亚其他经济体联系紧密,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网络,因此可以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11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业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以及专业服务。

百度百科-香港回归

百度百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