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变革与如何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人们正在关注它的变化和趋势。作为地理课程改革一线的实践者,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也有责任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2011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和实践这些新理念。首先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变化,具体如下:1。学科知识方面,人教版地理教材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远胜于历史与社会,有利于地理学习。2.在能力方面,人教版地理教材使学生具备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绘图等多种地理能力,但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思维归纳能力比历史与社会差,不利于综合考试。3.从内容的衔接来看,自然地理体系的安排更有利于初中地理的衔接和过渡。总的来说,无论是旧地理教材还是人教版地理教材,都特别强调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与课改前的学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地理课程改革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成长,收获很多,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也在不断涌现,困惑也在不断增加,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第三,在地理课改的现实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课程改革改变了教育功能,使地理教育面临新的任务。课程改革首先带来的是全新教育理念的转变。地理教育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未来的教育将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提高能力,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功能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功,而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地理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教师学习到学生主动学习是教育发展和当前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这个任务比单纯的传授知识要艰巨得多。第二,当今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地理教育必须抓住新的机遇。随着人的培养目标趋于综合,学科的交流和科学的发展也趋于综合。在加强初中课程整合研究的背景下,初中地理知识不再完整系统。因此,在地理课程改革中,如何挖掘新课标的深层内涵,有效整合地理知识,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和重构。教学目标分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学习,使地理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贴近生活实际。在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中,也会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综合能力、综合知识的评价。显然,这些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第三,信息社会的出现和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使地理教师不得不迎接新的挑战。信息社会不仅会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还会引起人们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变化。现代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丰富的视听信息,如图片、文字、声音等,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生动有效地记忆、理解和思考,比教师单纯用文字表达更容易让学生记忆和掌握,有利于反应和理解能力较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接受知识。比如讲解“南极地区”时,先放一小段动画,把问题排列好,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演示课件时,老师离开讲台,站在学生中间,贴近学生,直接引导学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是问题接龙游戏。这样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四,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这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要适应新的变化。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地理知识的实用功能更加增强,地理知识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具有广泛的作用。面对这些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自然和社会,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自己,迎接新的变化。总之,要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课程改革的新实践,勇立改革潮头,扬帆远航,到达理想的彼岸,开创地理教育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