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漆器的漆史
北宋宣和年间(1119 ~ 1125),当时正在等待召见的画家苏汉臣已经用细细的珍珠母描绘过漆木家具坐墩(原画现藏台北故宫)。此外,周觅还记录了贾思道家中的珍珠母漆屏,上面镶嵌着人物故事的精美图画。在元代大都(今北京)遗址中发现了广寒宫薄珍珠母黑漆盘的碎片。上面的亭台楼阁、树木等景物都做了细致的描绘,并采用了剪壳色和涂色的手法,发挥不同贝壳和颜色的特点。到了明代,薄螺钿漆器进一步发展,加上金箔、银箔、金片、银片成为常用技法,使薄螺钿漆器更加辉煌。明代最著名的珍珠母漆匠是江苏扬州的姜。他的代表作《云龙海水纹长方盒》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朝嘉庆、道光年间(1796 ~ 1850),江苏扬州的漆艺家陆颖之和他的孙子陆魁生擅长各种上漆技法,尤其是厚珠母贝技法,镶嵌的薄片雕刻得高于漆面,有浮雕效果。大约在清朝后期,薄珠母贝技艺濒临失传。20世纪在江苏扬州、山西、安徽、上海等地恢复,称点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