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的历史背景

1947 1月,浙东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在宁海白岭根召开会议,部署研究发展台湾中心区和浙东游击战争。大约在这个时候,朱志光、陈爱忠、赵世贞等人成功地领导天华、西陵、焦虎交出了枪支,并为重建武装准备了一些武器。5月11日,四明工委在慈南孔坳召开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使四明工作由隐蔽坚持转变为游击战。5月15日,重建四明武装会议在慈南山曹髦寺召开,第三支队“第四中队”成立。建军后,在顾德环、陈布依领导下,用一个月时间,渡过姚江,转战三北地区,扩大了影响。群众欢呼“三十五支队回来了。”不久,第五中队在瑶南七丘田成立。7月,第四、五中队改编为思明人民爱国自卫团,5438+00年6月,更名为浙东人民游击队第三支队。四明武装初具规模。

1947上半年,思明地区逐步加强政权建设,设立了思明专员公署,下半年又设立了5个县级办事处,为游击根据地的恢复和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47 10,刘清扬被捕,上海市委决定将浙东工委改为浙东委员会,思明工委领导班子也相应调整。同时将三东工委改为东海工委,詹走为书记。

5月1948、15日,浦东解放军和南汇县大团镇自卫队300余人渡江至四明山,改编为浙东解放军第五支队。此后,三、五支队转战浙东、思明地区,屡战屡胜。军队的发展促进了根据地的建设。浙东农民协会、服装厂、后方医院等后勤基地相继建立,同时创办了四明工委机关报《四明快讯》,浙东游击根据地日益得到发展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