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禁止杀牛。为什么那些英雄们去饭店都点了几斤牛肉?

武侠小说里,喝水煮牛肉多是受水浒传影响。水浒里一堆英雄吃酒的标准几乎是“切二斤熟牛肉”。

据统计,《水浒传》中,涉及屠宰吃肉的场景多达134个,并且明确指出有48个场景是吃牛肉的。

这在宋代真实的社会场景中有些夸张。

宋初地方官员虽然搞过“牛肉税”,默许你杀牛吃肉,但是要交税。但是在宋仁宗时代,牛肉税被停止了。

牛肉肯定是老百姓吃的,但是不会那么开放随意。估计那时候吃牛肉跟现在吃穿山甲一样偷偷摸摸。

《水浒传》讲的是造反,反对政府。朝廷禁止杀牛,而英雄们只是吃牛肉,以此来衬托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所以书中吃牛肉其实是叛逆精神的象征。正因为如此,无论喝酒还是聚会,梁山好汉都免不了要吃牛肉。

在其他的古典小说、通俗演义或明清写的剧本中,都明确指出只有牛肉很少吃。比如兰陵的小萧声的《金瓶梅》(一部与水浒传关系很深的小说),只有一次提到吃牛肉;在周所著的《醒世姻缘传》中,没有关于吃牛肉的描写。

此外,牛也是勇气和力量的象征。长期吃牛肉,大概是牛肉成为大侠们的套餐的原因之一吧。

后来吃牛肉的说法也被用在武侠小说里。

你可以想象一下,侠客到了酒店,打两毛钱酒,来两斤牛肉。听起来很英雄。就像说赵子龙报名了,如果出口是:我是赵子龙。估计对手会笑。

大侠,到了一家酒店就喊,二十角酒,二斤猪肉都跑调了。

添加: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历代都禁止无故杀牛。

西周时有“诸侯不无故杀牛”的规定。

在汉朝,杀一头牛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使你是牛的主人。

唐朝时,牛的主人擅自杀牛,被判入狱一年。

宋朝禁止宰牛。即使在特殊情况下被杀,也要向政府报告原因。擅自杀牛的问题非常严重。

北宋初年,《宋刑制》中有“凡杀官私牛一年半者”;“领主自杀一年”的法律也就是说,杀死政府饲养的牛或他人的牛的人,处以一年半有期徒刑(即把罪犯监禁在特定场所,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杀死自己的牛的,处以一年有期徒刑。

到了南宋,惩罚更重。"所有这些原因导致官方和私人的牛马死亡达三年之久."即使造成伤残,只要影响正常使用,就以杀人罪处理。杀家牛需要一年半的劳改,比北宋多了半年。

到了元朝,要用棍子打死一百个人。

明朝明文规定,宰牛是违法的。

所以英雄吃牛肉的几率不高。

既然是小说,人物的刻画就很重要。好酒配牛肉几乎成了武侠小说里的侠义套餐。

为什么选择牛肉而不是猪肉、狗肉、鸡肉、鱼肉?

第一,历史上的中国长期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养牛对于国家的兴衰非常重要。简单来说,耕牛几乎直接影响了当时的GDP,牛的地位自然不同。甚至在很多朝代,私自宰牛吃牛肉都要受到重罚。

而英雄大多是美国的从前,谁无所畏惧。选择吃牛肉更能体现他们的豪情。

无论是越来越醉的冯晓,还是始终不渝的郭靖,还是行者宋武,黑旋风李悝jy,他们的出场几乎都离不开酒水和熟牛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符合大众潜意识里对英雄的想象。(骨子里要敢于反抗,行动要英勇)

其次,熟牛肉很贵。英雄豪杰都是视钱如粪土,挥金如土的高手。一罐老女儿红再来三斤熟牛肉,这标准套餐还是挺豪华的。一般人几乎不可能享受到,而且英雄都是大义凛然,重友情轻财富。这种套餐更符合他们的身份。

第三,英雄豪杰如此勇猛,自然需要高耗能、高营养价值的牛肉。中医认为,牛肉具有补中、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就像我们想象有钱人吃燕窝鱼翅一样)如果你让英雄们用筷子挑鱼刺,或者坐着不动用小碗把饭送到嘴边,你还会看吗?

一般来说,侠义小说的主要目的是从侧面刻画人物。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却被我们普遍认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文化符号。

以至于只要看到“一坛好酒,再切几斤熟牛肉”,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武侠和江湖。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牛肉确实营养丰富,适合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