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是好皇帝吗?

有本书叫《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分析得很好。大多数史学家认为李治软弱无能,其实是武则天的光芒在罩着他。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手中夺权,建立了短暂的周朝,让李姓男人真的很没面子。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懦弱无能”。最迟从欧阳修写《新唐书》开始,就被视为“怯懦大师”。那么,高宗皇帝真的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国王吗?不完全是。

有些人认为李志不是胆小鬼。之所以如此评价他,只是因为后世史家为了防止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重演,不遗余力地妖魔化武则天,甚至把唐高宗弄得智障。在这一丑陋的过程中,宋代的司马光等人等史学家发挥了主要作用,这与宋代众多后妃参政的政治现实有关。

三明治的武功并不逊于李世民。

唐高宗是一个笼罩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下的男人:一个令人失望的儿子和一个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人们自古以来就习惯把他置于太宗的光环之下。甚至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与贞观之治有关:“永辉之政,民以安之,有贞观之遗。”似乎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理解高宗的成就。

那么,是他自己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成懦弱?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第一,唐高宗当太子的时候,发生在武则天身上。不,正常的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而且是母子关系。如果两人的私情被唐太宗知道,后果不堪设想,至少太子的位置要被废了。他敢做,说明他不胆小。

第二,在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叔父孙昌戊己掌握了国家事务的大权,而唐高宗拒绝接受,想要夺取政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无法与孙昌无极抗衡,但他仍然通过不懈的努力夺取了政权,并最终将孙昌无极流放到其他地方,导致他自杀。

第三,从高宗皇帝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成就不逊于任何其他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高宗一登基,就立即暂停了对辽东(高句丽)的战争和土木工程的建设。他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永辉元年(650年),召集所有地方官员询问百姓疾苦,并鼓励属下对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他也很善于听取建议。有一次,他外出打猎,淋了雨,就问他的臣下:“用防水布做的雨衣怎么能不漏一点水呢?”臣子说:“若是瓦做的,就不会漏雨了。”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出来打猎玩耍。皇帝欣然接受了批评。656年,高宗再次询问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赖吉部长指出:繁重的劳动是人民的一大负担。出去打工会耽误农时,而且要花很多钱。所有不必要的徭役都应免除。皇帝谦虚地采纳了它。这种虚心求教的政治风格,很像唐太宗。

高宗也非常重视法制建设。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大讨论》(与《罗马法》一起)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孙昌戊己等大臣修订的。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执法情况宽松公正,犯罪率较低。历史上,有一次,大理寺的总管唐林向高宗报告说,监狱里只有50多个犯人,其中只有两个需要判死刑。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不容忽视。这期间,唐朝消灭了东西方两大劲敌:西突厥和高句丽,也打压了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从独自征服高句丽的结果来看,唐太宗李世民曾亲征,但徒劳无功。后来唐太宗又派苏、(即李士奇)、刘和薛等将领治理辽东,最后包围了平壤,灭了高句丽,在辽东设了九个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实现了唐太宗未能实现的梦想。

从唐太宗对待长生不老之术的淡定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程度来看,唐太宗胜过其父唐太宗。唐太宗最终因服用丹药而死,但高宗能够客观冷静地面对,尽管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差。他从来不迷信胡和尚的长生不老药,认为“如果有神仙,现在都平安了吗?”他能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哪怕是在头上扎一针。此外,他还命宰相组织名医修改《唐本草》出版。“单从这种对待生死的科学态度来说,说他‘懦弱’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在处理危及皇权和皇位的事件时,高宗皇帝并不胆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发生在永辉三年(652年)的宗室叛乱。当时唐太宗之女高阳公主,勾结遗族方(方之子)、巴陵公主之女柴灵武、丹阳公主之女、汉高祖第六子袁晶,提议自称皇帝的袁晶为皇帝。事情败露后,高宗立即命令孙昌戊己负责调查,方爱召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即李治的同父异母兄弟吴为主谋。皇帝果断下令将方、、柴灵武等人斩首,、和、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刎。吴的哥哥被废为,方的哥哥被贬,的哥哥被流放。此外,大量涉案人员,如石忠和太子詹时、李道宗、江夏王等都被流放。其中,孙昌戊己虽然借机垄断和打击异己,但他毕竟是一个有着橡皮手的皇帝。一叶知秋,看高宗处理这件事的方式,恐怕是无法容忍武则天的“专治魏府”的。而这样的铁腕作风,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昏”联系在一起。

纵观高宗统治时期,国力日益增强。到永辉三年(652),全国人口从贞观时的不足300万增加到380万。此外,民族关系正在改善,领土正在扩大。这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也是唐朝领土最大的皇帝。这样的人能说弱吗?

退一步说,对于一个顽固不化的国王,能够继续执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奋进,我们怎么能给予“懦弱”的评价呢?

因武则天而被称为“昏懦”。

李治被称为昏庸懦弱的主要原因是他把政治托付给了武则天。很明显,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件事是绝对不会被男性主导的公务员和武将所接受的。历史学家形容武则天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上都笼罩在武则天的阴谋之中。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大,我们必须把李治描述成一个非常软弱的皇帝。

那么,高宗为什么把政治事务托付给武则天呢?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眼重”,饱受今日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不得不靠他人处理国事;第二,由于武则天自身素质较高,且在许多政治事务上与高宗观点一致,她深得高宗的信任。况且唐代世界开放,女性参政的障碍相对较弱,皇帝把政治托付给她并不稀奇。换句话说,武则天的参政应该是出于高宗皇帝的意愿,而不是历史上评价的“专事卫府”。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自林德元年(664年)高宗处置宰相上官仪以来,武则天每朝都落在后面。无论政治事务的大小,高宗都会和她商量,这在国内外被称为“双圣”。从高宗元年(674),皇帝被称为“皇帝”,皇后被称为“天后”。这时,离高宗皇帝去世还有十年左右。可以看出,这种尊皇尊后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皇帝思路清晰的时候建立起来的。

尽管高宗将政治事务委托给武则天,但他并没有完全放手。当他的身体允许时,他总是亲自处理国家事务。即使是在弘道元年(683年)三月,也就是他去世前的几个月,他仍然重视朝廷宰相的地位,罢免了欺负他叔叔家的宰相李。同时,他还经常命皇太子监督国家,代为处理国事,而不是完全依靠武则天。所以,皇帝在世的时候,根本不存在武侯独霸朝政,独霸天下的事情。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说唐高宗是失败者是一种政治需要,是后世史家意义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