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的特色民俗
南山区盛产茶叶。茶在汉代就有了,唐宋时期就有了名气。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仙茗”出现在尧南瀑岭。根据旧的记录,余姚在清乾隆年生产3400吨茶叶。民国四年,茶叶产量5000吨,徽州、绍兴的茶商前来设站收购。21年,茶叶年产量为9636吨。战后,产量下降了。1982年,茶园发展到47400亩。成为宁波第一个年产茶叶2500吨的基地县。茶叶的品种有珍珠茶和烘青(干)花茶。余姚历史名茶“思明十二雷”产于陆埠庐山,宋、元、明三代作为贡茶。1987获省一级名茶奖。“瀑布仙茶”,又名“瀑布茶”,产于梁龙让贤乡道士山,是该省最早的名茶之一。1987年在雁荡山省名茶鉴定会上获一等名茶奖。
榨菜于20世纪60年代引进,产于泗门和林山棉区。菜棉间作经济效益高,发展快。1965年发展到4000多亩,成品菜2500吨。0984年65438+5.2万亩,成品蔬菜4.47万吨,产值2800万元。是“浙江榨菜主产区”。1987年种植73500亩,种植成品蔬菜128700吨,产值7200万元。全市有榨菜加工厂91家,其中精制小包装厂33家。产品在国内销售,并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和香港。2008年3月28日,首届中国扎菜文化节举行。
草编包括草帽和草席。民国初年由宁波引进。17年(1928),余姚有草帽编织工2.5万人,女工7.2万人,年产量1.2万顶金色草帽,4万顶玻璃草帽,4万顶凉席草帽,产值508万元。金丝玻璃草帽被美、英、法商号收购出口,民国23年出口265438+万。余姚县1950有1400针织户。出口654.38+0.2万件。1955有182600顶金色草帽,产值547800元。1959生产68.48万件,产值5426438+0500元。1987 1192000纸草帽,562200南特草帽,5407金丝草帽。其他草帽远销日本、美国、香港等地。
草席:编织花席始于9年。在16,有两个垫子工厂,华敏和新城。资本为21.500元,员工244人,席编织机220台。厚薄花席年产量654.38+0.55万,产值6万多银元。罗江草席厂建于1971,生产抱枕垫和沙发垫。1987年从业人员291人,产值1.72万元,利润1万元。
竹编盛产竹子,历史悠久,主要加工农具和日用器皿。山区的竹椅、竹篮、芦苇、扫帚等产品远近闻名。平原地区的方桥、泗门地区的香筐、楼筐、吊篮、箱筐、竹席等产品精美,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随着竹器业的衰落,今天有些竹器已经不需要了,有些被塑料制品代替,手工制作,生产落后。红山乡工艺竹编厂建于1972,编织鸟兽、小鸭、小鸡等工艺品。
佛雕始于明代,集中于陆路口岸,代代相传,名人辈出。形成了中国佛像雕刻的两大流派(宁波派和福建派)之一,被宗教界和艺术界视为珍宝。清代是最繁荣的时期,从东北到台湾省、香港、南洋的数百座寺庙,都有陆港艺人的精美杰作。1962年,著名佛教雕塑家黄从上海回到家乡,在那里他教导弟子,传授技艺。佛教雕刻技术得到复兴,雕刻了100多尊佛像。并修复宁波七塔寺、龙华寺佛像。1977工艺美术雕刻厂建成,产品种类增多,有观音、罗汉、西三贤、韦陀、弥勒、关公等,大小从6寸到2尺不等。产品销往美国、新加坡、澳门和香港。美国三藩市中国商会名誉会长王太生,逝世于1992。20世纪50年代,他赴港先后为新加坡普渡寺、华藏寺、宝莲寺、华严寺、陆坤寺雕刻佛像。以港澳台和东南亚闻名,20世纪70年代定居旧金山。为美国东方佛教会雕塑刘璋全身十一面、千足、千手、千眼的塑像,受到美国佛教界、华侨华人的高度赞扬。
脆皮豆瓣酱脆皮豆瓣酱是浙江宁氏汉族的小吃和茶。始建于清代,是宁波著名的“三北”点,又称三北酥糖。其特点是香、甜、松、脆、易入口,具有浓郁的大豆香味,酥脆易溶解,无糖残渣,不粘牙,有大豆香味。
梁弄大饼梁弄大饼制作精良,工艺独特,味美糯,甜而不腻,深受咸宜老少群众的欢迎。梁弄大蛋糕,又名印稿和高方,是一块正方形的蛋糕,雪白的大蛋糕上有可食用的粉红色印章的祝福。
灶台画是大灶台用石灰粉刷好之后,由泥水匠用墨水笔作的,颜色不够或上色轻。总的来说是写生的,但它所体现的形象,像民歌一样,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普通的民间现象,也是一种流行于千家万户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