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论作为独立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

——用马克思的三个理论给社会主义定位。

作者李志凯

作者简介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政治学办公室教授,陕西xi安710061。

社会主义是劳动力私有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历史性的世界性的协调发展的二元社会。它是区别于资本主义(两者都是私有制)和共产主义(两者都是公有制)的特殊过渡形式。用马克思的社会“五形态”理论来衡量,它是一种连接私人和公共的完整而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应该从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的整体考虑来设计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

抽象话题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社会形态

上导轨轴承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D616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2-7408(2003)12-0039-03。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分歧的症结在于没有给社会主义定好位置,我们就从这个“位置”来谈什么是社会主义。

解决“为社会主义定位”问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和两种生产理论的指导下,联系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在“人类历史”横坐标和“世界历史”纵坐标的交汇点上,确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来确定“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前期(65438+40年代中后期)初步奠定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封建所有制、资产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形态的雏形,并从理论上指出社会形态是人和物一致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第1卷,第68-70页)中期(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19),进一步完善了“五形态”理论;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三形态”理论: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基于个体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104页)还提出了人类社会“两段”或“两个王国”的理论:“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恩格斯称之为“人类在某种意义上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时期”和“真正的人”时期,也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后期(19至1895的70年代末),他从人类学的角度完善了他们以前对原始人类社会的“粗略描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Vol.19,p.432)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仔细讨论和回答了俄国“农业公社”和“没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和条件问题。 这一时期的研究弥补了两个时期对原始社会了解不多的尴尬,从而完成了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

所有制是社会形态的基础,人的存在是人类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系统研究,我们发现,虽然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形态有不同的表述,但有两条重要的平行线。一种是所有制形式,以“五形态”理论为主导,包括一系列“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如分工的三个阶段:自然分工→自发分工(即奴隶式的社会分工)→自觉分工(即消灭分工)。另一种是个人发展,主要依据“三形态”理论,包括《缘起》中揭示的婚姻家庭形态。

为了简洁直观,我们不妨列出坐标图来展示一下。这张坐标图以马克思的“五种形态”和“三种形态”理论为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以所有制发展形式为纵坐标,以人类发展阶段为横坐标,列出了理论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坐标图上的位置(见第9页)。

第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确定“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找到之后,我们将以“三种形态”理论为基础,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并以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和两种生产中的婚姻家庭理论为依托,进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坐标图上找到现实社会主义的位置。

首先,从“三形态”理论的角度看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十月革命前,列宁对当时俄国国情的了解程度普遍较高,总是将俄国与英美法等国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处于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但在实践面前,列宁不得不承认:“我们错了”。明确指出俄国之所以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是因为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洲的不文明状态”。(《列宁全集》,第43卷,第3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并提出了一系列“利用资本主义”为俄国服务的原则和策略。

中国以苏联为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做了一些“实验”,在理论上也做了一些创新。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我们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误解也走了很多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四大以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些实践理论对于认识现实社会主义的国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三大和十五大报告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十几亿人口,八亿农民,基本上用手工工具制作粮食”,“文盲、半文盲仍占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的势力在社会上仍然有广泛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低于苏俄,低于马克思主义(但这并不否认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既然苏俄是在“半亚洲的未开化状态”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既然中国是在“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例”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那么。根据“三形态”理论,我们很容易找到现实社会主义应该所处的历史位置——“人的依赖”的结束,“物的依赖”的开始。(参见第39页的图)

其次,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角度看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恩格斯说: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并且日益脱离社会,最后被社会收回。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国家不会马上灭亡,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政治国家到非政治国家的漫长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的灭亡是世界历史性的,必须有一个“世界性的活动场所”。同时,在这个“过渡时期”,不是一两件事会消亡,而是与国家有关的一切,如阶级、私有制、奴隶式的分工、商品生产和交换、货币、战争、男主外女主内的一夫一妻制、作为社会经济单位的家庭等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低潮到高潮再到低潮的否定过程,就像同一条抛物线,国家也是如此。阳光普照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最后,从两种生产理论的角度,可以看出家庭在人类历史上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地位。恩格斯说:社会结构往往来源于某一个体的生活过程,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有两种,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人们在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域所生活的社会制度,受到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力发展得越少,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财富就越有限,社会制度就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我们先来看“劳动力发展阶段”。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是文明时代的本质特征,独立劳动是共产主义在后文明时代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因此,现实社会主义中的劳动也具有异化劳动的性质。再来看“家庭发展阶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础,是人类生产的场所。家庭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从人类历史发展到宗法制度后的对偶婚发展而来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与文明时代是相容的."这种婚姻家庭是“由于经济原因”;是丈夫对妻子的统治和奴役,是男方的继承权;个体家庭是一个经济单位;家庭是生产孩子(劳动力)的“工厂”,其产品的性质——孩子是由父母的性质决定的。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个体家庭不仅存在,而且发展程度很低。婚姻家庭中的经济因素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产品(劳动力)也具有高度的私人性。在城市,家庭仍然是重要的消费单位;在农村地区,家庭作为一种经济单位普遍存在。毛泽东说:“个体经济——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而不是民主社会(包括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础。”因此,从婚姻家庭的“细胞形态”来看,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更加落后。

比较“理论”取向和“现实”取向,不难得出以下结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归根结底是对人(劳动者)和物(劳动资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劳动)发展阶段的理性解释;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的纬度和“事物”(所有权等)的“世界历史”的经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社会历史状态。).“三形态”说其实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划分社会,“五形态”说是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划分社会。它们相互联系,协调发展。“三形态”是“五形态”的基础,是“三形态”的发展和深化。对一个社会进行定位,必须以“三形态”为纬度或横坐标,以“五形态”为经度或纵坐标,来确定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我们以“三形态”理论为主体,以“五形态”理论为依据,确定社会主义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

第三,实事求是,不讲旧,创立新的理论。

确定社会主义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我们的基本观点是:1。苏联、中国等国家在当时各自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也证明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完全正确的。2.苏联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和指导思想先进,经济基础落后。但这种先进性不代表成熟。现实社会主义虽然在社会形态形式上领先于资本主义,但在社会形态内容上落后于资本主义。这是中国当前“主要矛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推行改革开放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原因。3.正是因为现实社会主义和理论社会主义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列宁才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几乎一样”;邓小平说,我们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合格的”。4.那么,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从上面的讨论和图表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国有经济和合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现工业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2)个体家庭不再是物质生产单位,妇女普遍参加社会劳动,劳动力明显私人化;(3)实现全国普选制和各阶层直选制。总结这三点就是:劳动力私有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历史性和世界性的协调发展。这种二重性的社会特征是不同于资本主义(两者都是私有制)和共产主义(两者都是公有制)的特殊过渡形态。从“五形态”理论来看,它是一种完整而独立的社会形态。5.把社会主义作为独立的社会形态,要求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缩短与理论社会主义的差距,完成马克思“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任务。这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把社会主义作为独立的社会形态,也要求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孕育着一些社会主义因素,但要度过这个漫长的“前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还要继续完成消灭私有制和个体家庭的任务。把社会主义看成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也要求我们用世界历史的眼光去看世界,看问题。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只是一个开始,随之而来的将是民主政治全球化时期。这个时期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社会主义是一场世界历史性的运动,而不是单个国家的单一行为。要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必须经过独立的社会主义形式,从而完成马克思的“过渡时期”,到达共产主义的彼岸。

第四,“定位”的现实意义

论证社会主义是独立的社会形态,目的是给社会主义定位;通过定位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从而为当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寻求理论依据,历史辩证地看待私有制、剥削和不平等。因此,我们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指导,联系苏联的解体、中国的失误与成功、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概貌”中把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拉出”了“第一阶段”,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站在一起,成为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的整体考虑来设计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防止和纠正“左”和右,特别是“左”的干扰。减少“补课论”、“早产论”等无休止的无意义的争论,消除一些人头脑中的“羊头狗肉论”,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同心同德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