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

(1)初始阶段(1840—1895)

1840鸦片战争后,传统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开始探索现代化。1895甲午海战的惨败,说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现代化探索是失败的。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营、官督商办、官商合资、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建立现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把政治制度的现代化提上日程。

3.思想文化上,开始“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科技人才。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这一阶段负责现代化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是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

“全面发展”体现为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

1,经济现代化:19年底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政治制度现代化:维新运动发起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护路运动;革命者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思想文化现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渐深入,改良派与死忠势力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

了解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资产阶级是这一阶段现代化任务的骨干;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成果在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经济上极大地发展了民族工业,在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根深蒂固。

(3)曲折前进和新的发展阶段(1919—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中,现代化艰难地进行着,同时又增添了新的内涵。

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时期,原始工业遭到日本侵略的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结合,把中国的现代化推向绝境。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和对工农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新发展:首先,无产阶级成为现代化的重要角色。其次,现代化的政治内容从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转变为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这一阶段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承担起中国现代化的任务,中国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