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污渍


虽然人们常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爱财的,因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比较好的物质享受,可以让人们又更好的决定自己人生的可能。当然,前提在于,这些钱财都是取之有道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钱财的形式也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最原始的贝壳到如今的硬币纸币。而对于爱看古装剧的人而言,对于银子也必然是十分熟悉。剧中往往会有一些豪门子弟,拿着亮闪闪的银子出来挥霍。

有些时候,还会出现一个大的箱子,打开之后满满都是白银,简直是富豪的象征。但是人们想不到的是,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情况下,银子并没有我们看到的这般美好。

其实,中国古代银质钱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熔铸形式、成色与重量,各朝各代均无全国统一的规范,按照各地的习惯和需要进行熔铸。此类银质钱币在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后,再行交易、使用。

在衡量价值时,一般就以称重时使用的古代质量单位“两”(约37.5克)为银质钱币的单位,因此银质钱币也称银两,银两也属于秤量货币。最早出见于官方文献的法定银质钱币,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的白金三品,材质为银锡合金,色纯白。

在宋朝,白银已经具有了部分的法偿资格和浓厚的货币性。宋初时白银还曾被允许暂时代替铜钱用于纳税。明代的银质钱币由扁平的锭,变为了两头翘起的船型锭,即今天人们熟知的所谓“元宝”形状。实际上,明朝之前的元宝多呈扁平,明朝则禁忌用“元宝”一词,因有“元朝之宝”的意谓在。直到清朝,“元宝”一词和船型的金银锭的形象,才真正相合,为人所知。

历史中真正流通的银子,一般都是比较脏的,上面会沾满牙印亦或者是污垢。同时,银并不是很稳定的金属,因此经过氧化后很容易就会变黑。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经手的银子一般都是黑乎乎的。即使给了你,或许你都会嫌弃不已。

那么,为何银子上面会有牙印和污垢呢?其实牙印很好理解,银子毕竟是钱财的一种象征,和如今的纸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于纸币,人们也是很关心真假的,因此有了防伪标志的说法。

而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他们鉴别银子真假的方式就比较粗鲁了,一般用牙齿咬下就知道了,倘若可以在银子上留下牙印,就是真的,倘若是假银子,里面掺杂了其它的金属,可能就会咬不动。因此,银子上有没有牙印,也可以成为防伪标志的表现。

既然有牙印,那么就会有凹槽,而灰尘又是容易在凹槽中堆积的,因此银子也就越来越脏了。当然,还有一种状态,银子放置在空气之中,是容易被氧化的,因此也就会越来越黑。

此外,市面上流通的银子一般都是碎银子,他们是从大元宝上面有钳子剪下来的,形状各异,分量不等,因此也就显得比较丑陋。所以综上所述,银子虽妙,但是长成这样,可能你也不一定会想要它。

银子之所以能够成为货币,必定有其优秀的地方,但是也不可能保证它是完美的,这才有了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