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村的历史人文


匡山村位于济齐路与二环西路交汇处。唐朝末年,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因东靠匡山,取村名匡山村。匡山曾旧属历城县,因山形似筐而得名,后改称匡山。海拔80米。据《历乘》载,明朝时,匡山设铺(即驿站)。清雍正年间,历城县境共设16铺。

匡山为“齐烟九点”之一的名山,历史上曾颇具军事和文化价值。匡山昔日满山皆松柏,蔚然深秀,苍翠可爱。山上有佛、道寺院。山门刻有“匡山禅林”题额。进门为前殿,后为正殿,东院有北堂三间,西院有佛堂,佛堂西南窗临绝壁。开轩远眺,东南为千佛山诸峰,层峦叠嶂,缥缈如在云间。西北一院落,院内有大石簇然而立,如蹲伏状,似扭颈首,名曰“白虎石”。“白虎”为古代民间信仰的四方之神之一,多主水事。

前殿叫三元阁,祀道教三官。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灾难。下殿内供“碧霞元君”,也是道教所尊奉之神,即东岳(泰山)大帝的女儿。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专管赏罚人间善恶。西边佛堂内祀释迦牟尼。寺院后面为“李白读书堂”,相传为李白读书处。堂内有“唐翰林李公讳白字太白之神位”。东麓立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石碑,上刻有“唐谪仙青莲先生越千里到兹肆业”之句。杜甫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曾作悼念李白诗《不见》,内有“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今寺院已毁,仅存近人朱庆澜1924年仲秋写的“李白读书处”,大字石刻矗立于山南麓。如今匡山已经成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去处,匡山公园也正以其原生态风貌,为泉城再添靓丽风景。山上大量绿叶乔木,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山体上修建了石基台阶、雨亭,山体周围设置栅栏。山脚西侧建设了观赏湖,东侧建设了微型生态园,内有南式竹木阁楼6座,水帘洞1处。在山门入口立牌坊一座。匡山公园占地已达85亩。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