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伦理思想探讨了哪些问题


道德本源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人关系”、人性善恶、社会道德状况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

人性善恶问题,中国伦理思想中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也是道德本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孟子以后的儒家,一般以善恶论人性,提出“性善”“性恶”、“性善恶混”、“性三品”、“性善情恶”等主张,认为人所以或善或恶,其根源就在先验的人性之中;

道德准则问题,道德准则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中心问题。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是“仁”。“仁”即“爱人”,是总的道德原则。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义”指各种具体的行为规范,包括忠、惠、孝、慈、悌等。汉代以后,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被概括为“三纲五常”,其中又以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忠”、“孝”为根本,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规范体系;

义利关系问题,是贯串于中国伦理思想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基本上可以归结为道义论和功利论两种倾向;

道德修养和教育及人生观问题;中国伦理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问题。儒家主张治国应“以修身为本”,在强调进行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道德教育的同时,更注重自我道德修养。中国伦理思想中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和理想的问题,反映在生与死、荣与辱、义与利、义与命、理与欲、群与己以及行为准则、人格理想等问题的讨论中(见人生观)。其中有积极有为、消极无为、悲观出世、纵欲享受等几种类型。

本文标签: 问题 道德 中国 思想 伦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