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龙溪口


位于湖南省新晃县新晃镇龙溪口社区,是湖南最西端通往贵州的一座重要古桥梁。初建于明末,复建于清乾隆八年(1934年)。桥面为青石桥路面,桥上为风雨长亭属典型的北侗民族石木结构建筑,是北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龙溪口曾是沅水三大码头之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水上交通,使之成为川东、黔东的物资流转站。到清同治年间已发展成为人口稠密、喧哗热闹的集镇,成为晃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战时期,龙溪口商贾云集,市场达到空前繁荣,成为湘黔边界有名的商埠,成为黔东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走进龙溪古镇,两条主街呈“人”字形贯穿全镇,古街小巷四通八达、错落有致。尚存的古建筑依旧古朴,“外白、内静、马头昂,黛瓦、坡顶、封火墙”……以窨子屋为主的老房子,处处体现了明清建筑特征,石板街、花阶路,工艺精美,质地精良。道教、佛教、基督教的寺庙云集于此,陆游、王昌龄、林则徐、程潜、贺龙等 历史 名人曾留迹于此。1936 年,任弼时与贺龙元帅率领红二、六军团曾驻兵于龙溪口,在“春和元”商号召开了有名的“龙溪口会议”,部署指挥了在新晃、芷江交界打击追兵的“便水战役”。2007 年4 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 历史 文化名城。

龙溪口在明清极为鼎盛,湘、黔、桂、粤等省的南北商贾云集于斯,谷行、盐行、酒行、饮食行、猪牛行、油行、布匹行、水果行、杂货行、裁缝行等各种商行应运而生,以及诸如“醉红楼”、“夜来香”、“花雪月”等妓院,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街上的居民,一般都做些小生意,临街的铺面里,他们从容地继续着他们祖辈从事的行业。如磨豆腐、炒花生、炒板粟、包粽子、油炸粑、煮油茶等等。

走进古镇,看到木匠、漆匠在窨子屋里忙个不停。据介绍,新晃出台优惠措施,加强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只要按照统一规划、修旧如旧等原则进行维修、装饰、经营,商户就可在古镇免费租房20 年。这一举措吸引众多商户纷至沓来。许多商号、商会与商铺得以重建修复、迅速恢复经营,为古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晃三拱桥分上下二层结构,上层为木质结构风雨亭,下层结构为巨石砌成三个大石拱,横跨龙溪河。几百年来成为龙溪古镇通往贵州的一座具有商贸、交通、友谊等多种功能桥梁。贵州玉屏、大龙、长岭等方向的客商赴龙溪口经商必经此桥。三拱桥不仅 历史 悠久,同时还带来了湘、黔两地人民团结和边贸繁荣。

三拱桥古建筑保存完整,整体为石、木结构。据记载:修建三拱桥湘、黔商户积极捐助,聘请北侗地区能工巧匠进行修建。桥为四礅三拱,两头桥各砌七级石阶,寓意“金山(三)”、“银齐(七)”,体现了旧时商人朴素的祈求财富之心理。

三拱桥现状保存完好,周围的 历史 、自然环境未有改观,东连龙溪古镇,西连红光古巷。

龙溪口的古建筑,除了万寿宫,还有禹王宫、灶王宫、太平宫、五通庙、镇江阁,姚氏祭祠,三拱桥等等,大都古朴厚重,气势雄伟,色彩绚丽,做工精细,充满清逸别致的民宅,是古代古镇人民勤劳致富的象征,它浓缩了龙溪口千年来的 历史 文明。在这里,一举手就会触摸到 历史 的陈迹。一块砖一片瓦都积淀着 历史 ,浸润着文化,记载着渐去和淡忘的往日,向人们铺存着风雨沧桑的旧日风光。徜徉在充满 历史 文化的龙溪古镇,犹如走进了一打漫长的 历史 长河,感触到许多令人扼腕浩叹的兴衰往事,感受了一种深沉丰厚的人文内涵。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