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杭州鼓楼的详细资料。越多越好。谢谢


鼓楼位于吴山东面,南接十五奎巷,北临大井巷,东迎中河路,西靠伍公山,是清河坊历史街区东南面的起始点。鼓楼古代为滨海敌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距今约1400年左右,先后名为新城戌,朝天门,拱北楼,来远楼,镇海楼,民间俗称鼓楼。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杨坚平陈,罢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而此地也被命名为新城成,五代吴越时唐末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出于军事和政治经济上的需要,钱缪多次拓展和营建杭州城,并在隋城基础上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共建十座城门,就将新城戌改建为朝天门,元大德三年间 (1299年),经重新修建,改朝天门为拱北楼,大书法家赵孟颔还为此提《上拱北楼诗人明代后期由参政徐本改名为镇海楼。 

正德年间,因日本没落武士和浪人侵略浙江沿海,威胁杭城,故于镇海楼置大钟一座,大小鼓九只,作为报警报时之用,嘉靖三十五年(1563年), 浙闽总督胡宗宪为防御倭寇侵拢重建镇海楼,并请当时的大文学家徐文长撰写《镇海楼记》,勒古立碑于鼓楼。鼓楼直至于“文革”时期被拆除。2001年,杭州市为创建“文化名城”,决定重建鼓楼,并列为杭州市2001年重点工程之一。 重建后的鼓楼单体占地 86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6平方米,高19.47米,其中,城基内展览厅260平方米,仿照明代鼓楼建筑形式,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风格,木斗拱装饰。屋面仿古结构,黑色亚光琉璃瓦,古门窗。城墙为复制原城墙,墙体为清水墙。 

为保护原有城墙遗址,鼓楼城基部分采用“抬”的办法,并充分利用架空的鼓楼城墙墙基,展示鼓楼城墙遗址。重建的古楼已经成为了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与吴山西面的城隍阁遥相呼应。现在的鼓楼底层为展示厅,主要用于战士从鼓楼遗址中发现的文物 古砖 介绍其历史沿革的有关资料 ,巨幅东阳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鼓楼形胜图》安装在展示厅上方。二楼为朱挺,安置一钟九鼓,重现当年钟鼓齐鸣的情景。群鼓中的大鼓直径达两米,世纪平安钟被饭防御观景台上,可供游客击鼓鸣钟以助游兴,引发思古之幽情。

鼓楼作为杭州历史的一个标志,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鼓楼位于吴山东侧,是清河坊历史街区东南面的起始点,以及南宋御街中山路的南起始点。

鼓楼趣名

鼓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延续至今,在不同的朝代有着其特定的名字。“新城戍”、“朝天门”、“拱北楼”、“来远楼”、“镇海楼”,每个名字都有其特定的缘由。

历史上的鼓楼对于每个朝代都有着其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曾有包括由洛阳民间工艺大师制作的一面直径达1.5米的大鼓、八面直径为1米的小鼓,重达2.1吨的“四季平安”钟和长11.8米、高2.2米的东阳木雕<<清明上河图>>等宝物。

在千年之间,鼓楼曾多次经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每次重建都会留有碑文以此来纪念和告知后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2001年,杭州市为提升城市底蕴,决定重建鼓楼,并列为杭州市当年重点工程。虽然此时看见的鼓楼已经不是最初的样貌,但是仿古的明代鼓楼样式已经可以看得出鼓楼的风姿神韵。

杭州鼓楼,原名朝天门,元代时改名拱北楼,明洪武八年再改称镇海楼,并重置鼓、漏、新钟等器物,清末时,改称鼓楼。千年的鼓楼曾是杭州人集合会聚、传播信息的通衢之处。明嘉靖年间,胡宗宪总督直、浙、闽军务时,重建镇海楼,楼成后,按常情应由主持人写“记”,但胡安不下心,恰好绍兴师爷徐文长在场,于是请之代笔。记成后胡宗宪很满意,以220两银子作“润笔”,起初徐渭不敢收如此厚酬,当胡一再申述“我缺记,君缺屋,各得其所”后,徐才以此酬“在城东南购地十亩,造屋22间……”,就这样“青藤书屋”从无到有,而同时《镇海楼记》成了胡宗宪撰。

顺治三年时,巡抚张存仁与明兵夹江对垒。大战在即,兵丁张荣到鼓楼前的名相士方进处算命,方进说他:“二月初二当死于兵。”据《蚓庵琐语》载:“荣惧,盗马而逃,为逻者所获。存仁讯之,荣据实以告。”于是,将方进逮衙审讯,问他:“你说张荣今日当死,那你自己呢?”方进说:“我命不该死。”又问他为什么?方进又说:“律法只有打三十大板、枷三个月的条款。”张巡抚说:“我偏不打汝……”而同时张荣在鼓楼的门楼示众,以警戒忘了职责的逃兵。

天顺年间的一天,镇海楼下贴出一首“七绝”:“昨夜和步拨船来,才过兰江晚钓台。今日浙江楼上望,半千里路似飞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省试刚过,这是一位考生写的。他是东阳人,叫卢楷,有文才,但在考期将临近时被仇家诬陷,身处囹圄,直到八月初六日晚才得开释,省试在即,连夜雇船赴省赶考,而且居然考中了,大家都认为是神灵保佑,于是写诗抒发一下情怀。此事后被传为鼓楼佳话。

鼓楼于1970年拆去,但半堵断壁尚在。2001年起着手修复。

本文标签: 重建 杭州 城墙 朝天 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