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的历史是怎样的?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中部钟祥市东郊的松林山上。它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宫睿和母亲张生皇后的陵墓。明显陵始建于明朝武宗郑德十四年(1519),完成于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历时47年。整个陵园占地183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明朝皇帝陵墓之一。陵园结构为一陵两室,在历代帝王墓葬中独一无二。
清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南,西距北京125km,是一座规模宏大、系统的古代帝王陵墓群。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1)。陵区共有14座陵墓,其中帝王陵5座,后妃陵4座,嫔妃陵5座。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葬于此,共有14。可见,清陵也是中国古代皇帝和皇后的陵墓。
从昌瑞山南麓望去,清东陵依山势东、西一字排开,整个陵区四面环山,气势磅礴。陵区的水汇集于此,直飘至陵口,水流湍急。陵区广阔,整个陵区以昌瑞山山顶明长城为界分为两部分。清东陵的选址设计经过了地质、地貌、水文等方面的精心检验,布局结构十分考究。陵墓高低不平,主次分明,既体现了封建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又具有严格的科学艺术性。陵墓区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单体建筑组成,包括寺庙、宫墙、宝城等建筑群。清东陵的地面建筑雄伟壮观,地下隐藏着大量烈士,价值不菲。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以西15km的永宁山脚下,距北京120km以上,东起梁各庄,西至紫荆关,南至大雁桥,北至凤岭。它是清朝两个皇帝的陵墓之一。清溪的陵寝面积较大,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周长约100公里。清溪陵区共有皇陵4座,后陵3座,皇城3座,皇家宫殿和公主4座,这14座墓葬共葬有76人。其中,陵墓是最大的,其次是侯伶,再次是花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明十三陵是最大的明十三陵群。明朝朱迪登基后,打算迁都北京。因此,永乐五年(1407)徐皇后去世后,选择了昌平县的山,改名山天寿山,建长陵。此后,在长陵周围修建了十二个皇帝的陵墓,形成了一个宏伟的陵墓区,被称为十三陵。
位于辽宁的永陵、昭陵、涪陵,俗称盛京三陵,又称东北三陵,是开创清朝皇室基业的先人之墓。盛京三陵与清东陵、西陵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清代帝王陵墓体系,其中集中了清朝的历史。
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明清两代根据皇帝的要求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它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和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世界观、生死观、道德观和社会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