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历史发展有哪些?

福建在古代原本是越南人的领地。越南人身材矮小,脸型短小,鼻宽眼圆,习惯于在水边生活,擅长驾船排筏,有“不断纹身”的习俗。秦在福建设立闽中郡,是第一个在福建设立行政机构的中国政权,但秦朝未能对福建直接行使管辖权,福建地方政权作为秦的实际诸侯国而存在。[4]

汉高祖高第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封越王勾践的后裔为闽王、越国,其形式仍为诸侯国,定都于东野[5]。玉山建在武夷山市越王城村。

元丰元年(110年前),汉武帝发兵攻闽粤,占领闽粤都城后烧毁城宫,将全国移至遥远的长江、淮河一带。在此后的300年间,闽粤之间出现了文化断层。越南人北迁,汉人取而代之,成为福建的新主人。东汉末年,汉人逐渐聚集,建安元年在福州设立后关县,这是福建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

三国时期,福建隶属吴栋,北方汉族移民逐渐增多,于是建安县成立,出现了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城镇——晋安(今福州)。

魏晋南北朝梁时期,建安县分为晋安、建安、南安三县。汉族移民有林、黄、陈、郑、詹、秋、贺、胡八个姓氏。

隋朝废三郡,设泉州,后改为建安郡。

唐玄宗二十一年(733年),随着福建经济使(武将衔)的设立,“福建”这一名称应运而生。

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独立,王兄弟建立福建,后被南唐所占。分部的名称改了几次。

福建路位于宋朝,辖六州(福州、建州、全州、南涧、漳州、汀州)两军(邵和兴化军)。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福建在泉州建都,三年后省会迁至福州。

南宋时期,泉州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港口,大量外籍人士(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番坊定居,当年留下的清真寺一直保存至今。

明朝设立福建公共事务部后,改走官道。宋代六州两军,司制后改称八路或八府(“八闽”的由来)。

明代,倭寇经常骚扰福建,政府宣布海禁,阻碍了福建正常的海上贸易。唐王朱于1645(清顺治二年)七月在福州(傅晶天星府)登基。1646 10 10月6日被清军俘虏。此后,郑成功家族以“延平郡王”的称号,以厦台省为根据地,持续抵抗清军约40年。

清朝时,福州是与古琉球王国寿里(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市)通航和通商的指定口岸。清代福建又增加了福宁府、龙岩府、永春府。

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占领台湾省,台湾省郑朝灭亡。而清政府被划入福建省的版图。直到清光绪十二年(1886),台湾省才单独设省。1895年的《马关条约》主权移交给日本,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放弃台湾省主权。

1842年的《南京条约》开放厦门和福州为通商口岸,并对外商开放。1902还开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在洋务运动中,左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1883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进攻马尾军港。

福建也是近代西欧最活跃、传教士最多的省份。

辛亥革命后,历届政权均设福建省。1933年,中路军19年兵变,福州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

多山的福建近代一直未能修建铁路(直到1956年修建鹰潭至厦门铁路),阻碍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其他地区的联系。

1949年国共内战后,福建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和中华民国(金门、马祖)政府进行实质管辖,双方行政区划中也设立了福建省,中华民国福建省已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