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瓶的历史状况

南宋末年龙泉窑创制的瓶型,形似葫芦,故名。小口、短颈和瓶身由两片粘合而成。名字与“福禄”谐音,形状似“吉”字,故又叫“大吉瓶”,寓意吉祥如意。宋元时期,龙泉窑和景德镇窑都有生产。

从元代开始,葫芦的种类就多种多样,有上圆下葫芦,也有扁腹葫芦。明清时期,葫芦瓶被大量烧制,其形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方形、圆形、上圆下有天圆地方之意、多边形等。其中还有其他专名,如“抱月瓶”,是明代永乐、宣德烧制的扁腹丝带葫芦瓶。到了康熙的时候,已经有了三四段葫芦瓶。雍正以来,开始出现带孔葫芦,变化很大。其中,口内向、脚卧、饰以对称如意带者,演变为“如意尊”。

品种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窑釉、茶粉及其他蓝釉、白釉、黄釉等单色釉。装饰图案大多带有道教色彩,有的写有吉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