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财政密码——读《中央帝国财政密码》有感
政府垄断现象在我国历代帝王都有采用,那么国家垄断和政府干预是可避免之恶还是必然之恶?书中的“必要之恶”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汉朝,大一统的概念就开始了。在大一统下,人们真正享受到了无限的福利,迁徙更方便,市场更大,时代在飞速前进。但是,我们要承受中央集权的罪恶,官僚体系日益膨胀。为了养活这个不断膨胀的官僚体系,政府垄断资源必然存在。但我也担心这种现象。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仍然无法将经济从通货膨胀或萧条中拯救出来,只能暂时缓解其现状。虽然每个朝代面临的问题不同,但都被金融体系拖累。所以我对“必要之恶”的理论还是有所保留的。
可以说,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战争,战争对财政支出是致命的。战争不仅会延误农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军事和政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军事征服的过程中,胜利者往往是那些能够调动一切财力为战争服务的人;在政治征服中,要调动主要资源为政治民生服务,建立制度,发展经济,让人民在新的框架下安居乐业,不再想着回到以前的制度。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让我想起了成语“不思快乐”。战争中的大量开支对人民只有害处,而没有益处。为了安抚民众,战后统治者自然要给更多的抚恤金和保障。
书中说“桑弘羊在西汉武帝时代提出的‘社会主义’的观点,看似很有说服力,有着严密的逻辑,但在实践中,人类对这一理想进行了几千年的尝试,每一次实验都会发现,政府控制都需要官僚去执行,而政府权力越大,官僚所能实现的资本也就越大。最后发财的往往是政府官员,官员的亲友,以及其他类型的关系户。此外,政府对经济的限制越多,私营经济就会越不景气,人们就会越发现他们只能依靠政府致富。”看到一个描述,很有意思。随着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这块“肥肉”就会受到“政府官员、官员的亲友、其他类型的关系户”的关注,他们会想尽办法去吃这块“肥肉”。在增加社会服务的同时减少政府官员及其同伙对资金的消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规模减税,把钱的使用权还给民众,由民众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捐给自己认同的公益组织,再由这些公益组织为特定人群和特定社会问题提供专业服务。对于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益组织”来说,他们是政府服务提供者,与一个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公司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的思路是相当严谨的,所以他的话是学术性的,但在史书上却让我感到轻松。虽然说到财政政策真的很无聊,但是尽可能的努力读书还是能有所收获的。其实政府的国企改革和土地私有化的手段以前也有过,只是方式不同,和现在不一样。作者特别列举了春秋时期的李傕改革和秦国的商鞅改革,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其效果和好处。可以说,历代统治者的决策,无论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还是汉武帝时期的战争决策,都与作为立国之本的财政息息相关。
寒假正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了一下,写下了一些值得回忆的地方。我相信这本书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