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公是谁?
说到周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两个成语:“周公”和“周公啐食”。
周公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人物,是周闻姬昌的第四子,姓姬名旦。我们知道,《武王伐周》中的叫,是文王的次子,所以周公是的弟弟。
上面说了,关于“周公”有两个成语,那我们就从两个成语来讲讲“周公”的传说吧。
当一个开明的国王需要人才时
周公吐食,出自史记。这意味着周公是一个礼貌的下士,重视人才。当他在晚宴上遇到客人时,他经常停下来吃食物,并急于欢迎他们。
这与东汉左中郎将蔡邕献帝如出一辙。后人经常用这两个成语来表达在任者的心情,并以此来激励自己。
曹操的《短歌行》中收录了“周公吐食”,后来的“天下转心”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求。
周公
文王扣留并表演了《周易》,创造了《周易》,这是中国最早的占卜书,奠定了中国艺术和数学的基础。所以当我第一次听到“周公”的时候,我不自觉地把周公当成了周文王。
其实,周公就是周公,民间常称他为“周公旦”。在征服武王的战争中,周公的贡献不亚于姜子牙,但在周朝建立后,周公对国家的贡献超过了姜太公。
周朝建立后,姜太公被分封在齐国,周公被分封在鲁国,而周公把儿子安置在鲁国,留在北京辅佐吴王。
周朝建立两年后,武王去世。周公担心诸侯乱,就开始摄政。七年,平乱,抑商,建都,作乐。七年后,他回到了小皇帝身边。古人认为,如果没有周公,恐怕周朝也会像秦朝一样灭亡。
周公摄政七年,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制礼为乐”,这也是后来孔子一生所提倡的。他被称为“盛远”和儒家思想的先驱,周公经常出现在孔子的梦里。
于是,在孔子学说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梦见周公”成为共识,周公应运而生。《周公》不是周公写的,而是以“周公”的名义写的,都是靠周公创造的造福人类的基本政治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