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海滦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影响
(1)自然界的概况
海河流域总面积31.8×104 km2,其中山区面积18.9×104 km2,占总面积的59.0%,平原面积12.9×104 km2,占总面积的465438。
海河流域由海河和滦河两大水系组成。海河流域面积262631km2,由潮白河、蓟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海都河、马家河组成,自北向南呈扇形。潮白河流入密云水库,下游一条新潮白河流入永定河。吉运运河至宁河县江口华南河,在北塘入海。北运河的上游支流是温榆河,一直到通州内河大桥,称为北运河。它在武清北部纳龙凤河之后,在曲家店与永定河汇合。永定河上游有桑干河和洋河两条支流,在怀来县朱家屯汇合,进入官厅水库。洪水主要通过永定新河入海,一部分通过北运河进入海河。大清河分为南北两支,北有小清河、、拒马河、沂水河,南有磁、沙、汤、界、府、漕河、包河。南北支流入东电后在六堡附近汇入子牙河,再通过单条溪流汇入天津海河。子牙河由滹沱河和滏阳河组成。前者是冶河的主要支流,后者上游有许多扇形支流。两河在献县汇合后称为子牙河,新入海河流为滏阳河和子牙河。南运河上游有漳河和渭河两条支流。海都和马家河位于海河流域的最南端,是单独入海的平原水系。
滦河流域由滦河和河北省东部沿海的小河流组成,流域面积54530km2,其中滦河面积44945×104 km2,占上述流域面积的82.4%。滦河发源于河北省承德地区丰宁县,流经西北坝上草原,进入张家口地区沽源县。在内蒙古多伦,有黑风河和吐力根河,称为大滦河。转回河北后,在郭家屯附近与萧鸾河汇合,称为滦河。此后,干流沿西北-东南方向流经燕山和冀东平原,在乐亭县南斗铺汇入渤海,全长877km,纵坡0.25%。滦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其中支流9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 km2。支流自上而下依次为萧鸾河、星洲河、伊浔河、武烈河、牛佬河、柳河、包河、洒河、青龙河。主要有浉河、洋河、陡河等。河北省东部沿海,其中陡河流域最大,面积1340km2。
(2)海河流域降水和地表水资源概况
1.各地区年降水量
根据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第57期研究成果,由1956 ~ 1984 29a系列数据计算的研究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742.8×108m3,折算面平均水深为548mm。29a中1964中最大为2538×108m3(798mm),1965中最小为1139×108 m3(358mm)。研究区平均降水量成果见表11-1。
表11-1海河流域区域降水量
这个地区降水的季节性非常明显。一年中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 ~ 9月的降水占全年的65% ~ 85%,而最少的4个月(11 ~ 2月或12 ~ 3月)只占全年的3% ~ 10%。7月份降水量最大,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30%以上。有些年份降水集中在1 ~ 2次暴雨。
由于降水高度集中,在丰水年份的7、8月份,暴雨引发的洪水时有发生;干旱年份冬春季降水稀少,被称为十年九旱。春夏连旱和春夏冬连旱也出现了。
2.区域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通常以河流的径流量作为其定量指标。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64×108m3,年径流深82.9mm,其中山区年径流量196.8×108m3,年径流深104.0mm;;平原区年径流量67×108m3,年径流深52.1mm。在1956 ~ 1984 29a系列中,最大年径流量为0956年的65438+542×108m3,最小为0年的198165438。各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1-2。
表11-2海河流域年径流量
(据石亚峰等1995)
由于该地区部分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河流径流的自然状况发生了变化,实测径流已不能准确反映断面以上的自然来水量。为了保证径流数据的一致性,有必要对实测径流进行还原计算。削减项目主要包括灌溉用水量、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蒸发和渗漏损失。分析结果表明,引水量逐年增加,实测年径流量逐年减少。如海河流域的永定河、滹沱河、漳河,50年代减少的水量仅占天然径流量的1% ~ 30%,到80年代减少的水量占天然径流量的53% ~ 68%。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很大。
3.区域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分为山区和平原两部分。在山区,地下水资源量是通过计算排放量来计算的;在平原地区,通过计算各种补给量来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是从山区和平原地下水资源量之和中扣除重复计算得到的。海河流域山区和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136×108m3。其中,山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26×108m3,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18.7×108m3,重复计算量为8.62×108m3。平原淡水区(盐度< 2g/L)计算面积为86888km2,总补给量为180×108 m3,地下水资源量为163×108 m3。各种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百分比为67.5%,山前渗漏为9.1%,河道渗漏为4.5%,渠系渗漏和渠灌田渗漏为9.4%,井灌回归为9.5%。将山区和平原淡水区地下水资源相加,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本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75×108m3(表11-3)。
表11-3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盐度小于2g L-1)
4.各地区水资源总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是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产量。根据1956 ~ 1984系列计算,海滦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9×108m3,折算面平均水深为131.8mm..重现期为4年(p=75%)的干旱年水资源总量为278×108m3,比多年平均值低29%。20年一遇(p=95%)的特旱年水资源总量为214×108 m3,比多年平均值低49%。海滦河流域水资源总量见表11-4。
表11-4海滦河流域水资源总量
(据石亚峰等1995)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该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1.50%,人均水量393m3,每公顷水量3840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左右,在全国主要流域中最低。这个地区人多地少,水资源先天不足。此外,由于降水特性的影响,各河流的径流量逐年变化很大,实测期内丰水年与枯水年的正值之比高达10 ~ 25,造成枯水年水库无水可蓄,丰水年大量弃水入海。降水年内高度集中,导致50% ~ 80%的山区径流和90%的平原径流集中在汛期。3-6月的降水量只占全年的20% ~ 30%,不能满足各种用水需求。正常年份冬小麦缺水量为270 ~ 300毫米,主要缺水期为4 ~ 6月。此外,该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条件差异很大。山前平原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方便,是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河北省中东部平原和沿海平原水资源贫乏,是发展最困难的地区。
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较早,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根据1985 ~ 1987统计,海河流域近三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2.31×108m3,开发利用量为285.68×108m3,利用率为9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71.06×108m3,开发利用量为127.23×108m3,利用率为74%。海河流域南部水资源总量为122.18×108m3,开发利用量为156.95×108m3(其中每年从黄河调水40×108m3),利用率为97%。
由上可见,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加剧,水危机将日益严重。缺水问题也将困扰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成为制约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表11-5海滦河流域丰水年和枯水年水资源总量
(据石亚峰等1995)
二是人类活动对海河流域典型地区水资源的影响
(一)北京水资源的消耗
据水利部门测算,北京市自产水资源多年平均为23.0×108m3/a,保证率为75%时,保证率为12.1×108m3/a。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0.5×108m3/a,保证率为75%时为12.5× 108m3/a..
1990年北京市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见表11-6。
表11-6北京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990(108 m3 a-1)
(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总体规划,1991 ~ 2010专业规划说明,1992 65438+2月)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2000年和2010年北京市供水资源和北京市总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如下:表11-7,表11-8,表11-9。
表11-7北京市2000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08m3 a-1)
(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总体规划,1991 ~ 2010专业规划说明,1992 65438+2月)
表11-8北京市2010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08m3 a-1)
(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总体规划,1991 ~ 2010专业规划说明,1992 65438+2月)
表11-9北京市需水量预测一览表(108m3 a-1)
(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总体规划,1991 ~ 2010专业规划说明,1992 65438+2月)
计算分析了2000年和2010年北京市供水资源与总需水量的供需平衡。结果如表11-10所示。
表11-10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表1990、2000、2010(108 m3 a-1)。
(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总体规划,1991 ~ 2010专业规划说明,1992 65438+2月)
根据该地区规划需水量和可供水量计算,在节约北京市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基础上,2000年正常年缺水量仍为2.0×108m3/a,枯水年缺水量仍为11.7×108m3/a。2010年缺水量分别为9.9×108m3/a和19.8×108m3/a。表明人类活动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将会加剧。
(二)天津市水资源的消耗
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见表11-11。
表11-11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亿m3)
从表11-11可以看出,本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分别达到了12.43/17.11 = 72.65%和8.80/7。总开发利用率为21.23/24.18=87.80%。说明天津市水资源的人类开发利用程度相当高,影响非常大。
(三)河北省水资源的消耗
人类活动对河北省水资源的消耗及供需平衡情况见表11-12,11-13,11-14。
表11-12河北省水资源消耗量(108m3 a-1)
(中部用地,计算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张家赫及河北省用水量增长趋势预测及供需关系展望与对策)
表11-13 1980河北省农村、县、镇水资源供需平衡表(108m3 a-1)
(中部用地,计算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张家赫及河北省用水量增长趋势预测及供需关系展望与对策)
表11-14 1990河北省农村、县、镇水资源供需平衡汇总表(108m3 a-1)
(中部用地,计算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张家赫及河北省用水量增长趋势预测及供需关系展望与对策)
表11-15 1980 ~ 1989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表(108m3 a-1)
(中部用地,计算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张家赫及河北省用水量增长趋势预测及供需关系展望与对策)
表11-16河北省2000年农村、县、镇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表(108m3 a-1)
(中部用地,计算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张家赫及河北省用水量增长趋势预测及供需关系展望与对策)
表11-12,11-13,11-14说明河北省水资源紧缺,缺口相当大。表11-15和11-16表明,随着人口的增长,供需矛盾会加剧。
三、人类活动造成华北平原入海水量减少和河口下降。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是入海水量减少,河口下降。
随着人类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如修建水库、引水渠、水厂和农业灌溉等。)越来越频繁,流域上游的水资源被大量截留,导致河口入海的演变不能完全遵循其自然规律,河口本身在河口自然地理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越来越模糊和不重要,逐渐造成河口的衰落。这种现象在华北尤为典型。
(一)减少入海水量和河口减少的机制
入海水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降水补给或人类修建大量水库,被水渠拦截或大量用水开采。
河口衰退的机制要复杂得多。但主要是河流来水量锐减造成的。河流来水量的骤减破坏了河口地区的动态平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动力和地貌调整过程。为了适应减少的河流水沙条件,河口的形态、功能和作用都进行了调整,导致河口逐渐衰落。
河流来水量减少导致挟沙能力降低,大部分河流来沙淤积在口中。强烈的淤积使浅滩迅速形成并不断扩大,河流变得更加不稳定,横向迁移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工程的控制,河流不形成洪峰或洪峰大幅度降低,打破了华北河口泥沙运动规律,因此减弱的洪水无法将沉积在河口的泥沙带入大海或刷下河床。同时洪水无法冲决沙洲,使河口更加封闭,进一步加速了河口的衰退。此外,洪峰的减弱也降低了河口的水位和对海水的支撑能力,使得波浪和潮流携带的泥沙容易在河口淤积。上述作用加速了河口的淤积,促进了河口的衰退。
(二)华北入海水量减少、河口下降导致的人类活动。
下面主要讨论华北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河口演变。
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分别为548mm和476mm,流域天然径流量分别为264×108m3和580×108m3。流域降雨不丰,导致河流径流和入海水量自然矩阵小。同时,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河流径流的发展来满足其需求。
如海河流域,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860余座,总库容285.4×108m3,83%的山区流域面积得到控制。此外,还建成了160多个大型灌区,面积达633×104hm2。实施了三个跨流域调水项目。根据1989期间山区重点控制站以上河流径流利用情况统计,海河流域多年平均用水量已占天然年径流量的34.5% ~ 82.8%。如果加上平原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量,河流径流利用程度会更高。河流径流的开发利用程度越高,河流下游入海的水沙就越少,从而造成河口的衰落。
1.滦河河口
20世纪50年代,滦河平均年入海流量为53.3×108m3。20世纪60、70年代虽因人类活动而减少,但仍分别达到35.2×108m3和37.2×108m3。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于1979年底建成后,上世纪80年代,年均入海水量仅为7.96×108m3。从1990到1992,年均只有13×108m3。与此同时,入海水量急剧下降,入海泥沙量也从50年代的2482.8×104t下降到80年代的41.69×104t(图11-1和165438+)
图11-1滦河入海水量过程图
图11-2滦河入海泥沙排放过程
2.海河河口
根据海河闸系列观测资料,20世纪50年代海河多年平均来水量为73.01×108m3,之后逐年减少。到80年代平均年流入量只有1.703×108m3,1990 ~ 1992。此外,输沙量(悬移质)的一些观测数据也表明,海河的年入海泥沙量也呈急剧减少趋势(图11-4)。
3.黄河河口
经过多年的治理,黄河已经成为一条人类控制程度很高的河流。图11-5为1919以来黄河兰州、河口镇、龙门、三门峡、花园口各十年末工农业用水量。从图11-5可以看出,黄河工农业用水量逐年增加,最大用水量1989达到333.7×108m3,接近黄河可利用径流量。由此可见,随着黄河流域各项水利工程的逐步开展,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将继续大幅减少(图11-5)。
图11-3海河入海水量过程图
图11-4海河输沙过程图
图11-5黄河流域工农业用水过程线图
(据熊桂树1990)
到1996,黄河在历史上已断流19a。第一次断流发生在1960,是三门峡水库截流造成的。1972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口断流现象日益严重。以河口区利津站为例,25年来(1972 ~ 1996),18a断流(图11-8),特别是1991以来,连续6年断流,并存在。
图11-6黄河不同年份平均输沙量(利津站)
图11-7黄河不同年份平均径流量(利津站)
图11-8黄河口利津站停用年份和天数
以上事实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入海水量和河口衰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也说明人类活动对入海水量和河口衰退的影响是巨大的。
(3)入海水量减少和河口萎缩引起的主要水环境问题
入海水量减少,河口下降对水环境的影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水环境问题也不少,这里只是几个主要问题。
1.海滩和海岸侵蚀
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海岸泥沙流动处于非饱和状态,产生或加剧海滩和海岸侵蚀。这个问题在滦河三角洲尤为典型,其危害非常严重。
滦河三角洲是一个典型的弱潮河口扇三角洲。滦河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于1979年底投入运行后,入海泥沙量锐减,使三角洲由淤积变为侵蚀。在1980 ~ 1987期间,三角洲每年侵蚀0.38km2,另一个例子是秦皇岛南大寺滩,1964 ~ 1997。海滩被侵蚀的同时,海岸也被侵蚀,如唐河口、秦皇岛到山东炮台的海岸。陆地上距离海面约200米的掩体现在已经落入海中。
2.河口淤积
淤泥质海岸河口泥沙淤积最为严重,主要造成排水和防洪困难。河口淤积加剧,使得河口泄流能力逐年下降。以海河河口为例,在1958 ~ 1989期间,海河闸下河口段11× 04m3年平均淤积,导致泄流能力从1200m3/。此外,独流减河、张伟欣河等许多淤积性沿海河口的泄洪排涝能力未达到原设计标准,严重危及防洪安全。
3.河口生态环境退化
入海河流携带着丰富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为河口的生物提供了物质来源。此外,河流入海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或水下淤泥质沉积物,为许多埋藏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随着河口的衰退,河口生态系统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络结构将被破坏。
在渤海湾,由于河流大量入海,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沿海河口形成了许多优良的渔场。进入70年代后,由于入海水量减少等因素,河口渔场全部外迁。如秦皇岛渔场原在5 ~ 10m等深线处形成一个鲜活比目鱼渔场,但在20世纪80年代移到15 ~ 23m等深线;被子塘渔场向外移动了5 ~ 10 km,到了水深10 ~ 20m的近海。此外,在渔场外迁的同时,部分鱼虾在禁渔期出现了衰竭。
4.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
河口河流功能的减弱甚至消失,会使海洋功能逐渐占主导地位,有利于海水入侵。此外,河流径流量的减少使地下水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来源,而随着工农业对河口或三角洲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海水入侵地下水含水层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河流和河口上下游水资源的大量开采,也使三角洲和沿海地区的土壤不断盐碱化,造成许多低产盐碱地。未来,随着海滦河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以及上游人类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加剧,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将越来越严重。
四。摘要
综上所述,人类活动对海滦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可概括如下:
(1)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加剧,水危机将日益严重。缺水问题也将困扰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成为制约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2)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当高,但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需求缺口巨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这种供需矛盾会加剧。
(3)随着人类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如修建水库、引水渠、水厂和农业灌溉等。)越来越频繁,流域内河口上游的水资源被大量截留,导致河口入海的演变过程不能完全遵循其自然规律,河口本身在河口自然地理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越来越模糊和不重要,逐渐造成河口的衰落。这将导致海滩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河口生态环境退化、河口淤积等一系列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