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123作文

茌平的名胜古迹

茌平县历史悠久。夏商时属兖州,周属齐,建立秦县制,置茌平县,属东郡治茌平。因县在孤山平地,故名茌平。公元9年(建国元年),茌平县改为拱冲县。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改称茌平县,属兖州北部。北齐并入聊城郡。隋初,重置县隶属于周贝清河县。隋末并入聊城县。解析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聊城恢复为茌平县,隶属河北道博府。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并入聊城县。1130年(金天会8年),恢复茌平县统治本市,隶属山东西路亳州。元代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1914,改为东路。1928,属于山东省。

茌平县,位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属东部郡。建县以来,随着黄河故道的变迁,县城多次搬迁。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县城位于韩吉乡高源墙村。晋末南北朝时期,县城为乐平铺镇土城村。隋唐初期,县城在杜郎口镇杜郎口村。唐宋时期,茌平县并入聊城县。金朝天年间,齐王刘玉复置茌平县,并在此建城。博平位于韩志县,县城在博陵邑,博陵邑是小庄乡王才坬村西部的博平古城。宋仁宗景佑将县城迁至贺宽镇,即现在的博平镇。隋唐宋时期,博平多次与陵县、聊城县、清平县分置。元明清到建国初期。65438年至0956年,博平县并入茌平县。

茌平县,因“孤山平地”而得名,是战国时期著名学者卢仲连、宋代医家马周、清代画家董立元的出生地。境内有著名的上庄大汶口文化遗址、教场堡龙山文化遗址、孔子会元处、陆忠廉祠等名胜古迹,展示了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史。茌平是鲁西的枣乡,茌平的沅陵枣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它被历代帝王选为贡品,被誉为“万果之冠”。

教场龙山市古称“鼓山”或“金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