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德国的崛起产生了哪些影响?
实用中学诞生于18世纪初的德国,比英法早了一个世纪,让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所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诚的信徒希姆莱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和经济学中学”,主要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地理和法律,辅以绘画和素描。此后,德国一些城市陆续建立了这类学校,一些中学增设了建筑、商业制造等课程。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在教学科目和课程内容上排除了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其毕业生不允许进入高等教育,地位很低,所以生源不多,很快被没有家庭观念的美国超越,在科学应用上输给美国。
受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改革。泛爱主义受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泛爱教育家如J .巴塞多、萨尔兹曼、毕克等。相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有实践知识,有泛爱的思想,健康乐观的人。所以重视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知识,采用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重视物理教学。他们爱孩子,也爱他们。
1807-1815普鲁士斯坦-哈登伯格改革时期,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K.W.Humboldt)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中积极推行Pei。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方法改进了,出现了史迪威等著名教育家。此后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杜威教育模式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实用中学,增加了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科目,通过考试选拔教师,打破了只有牧师当老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特较早明确提出,大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各门学科的知识,发展科学(即成为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立并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因为德国对教育的重视比较早,国家的强大也来源于比较先进合理的方法。这又是一个很明显的素质教育的例子,与某些人吹嘘的基因和染色体无关!
大国崛起靠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的说,中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不是一个水平,因为很难接受别人的教育理念。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了21种历史上出现过然后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无一例外的灭亡了,他们不是被别人杀死的。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之际,在费城举办了一次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加。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了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支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了27套纯银制作的挖耳勺和绣花鞋。
希望能帮到你,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