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的故事,老电影也有浪漫爱情,两位元帅亲自指导了什么?

《北游》、《红日》等电影是五六十年代老电影的代表。这两部电影,包括那个时代的其他大部分战争题材的电影,很少或者没有情感戏,比如《北游》《南战》,《飞虎队》虽然向前迈了一步,但是并不完整,也不浪漫。

相对而言,诞生于1954的《渡河侦察兵》有着较为完整浪漫的情感戏,这在当时的战争电影中并不多见。

《侦察兵过江》之所以敢这么拍,当然是有“后台”的。两位元帅对影片进行了亲自指导,甚至影片中李连长和刘四的爱情戏的出处也是陈毅元帅提出的。

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讲述“过河”的故事。

一、《过河》的创作背景,强化故事情节。

1951,陈毅元帅和主席观看电影《北战南征》。主席看了之后肯定了这部电影,但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缺乏故事性。

编剧沈听了陈老师的复述后,决定写一部讲故事的电影。

在采访下层军队时,沈得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前,华野27军派出300余人的侦察部队潜入长江,在长江以南转战半个月,向江北报告了大量敌情,有效配合了渡江战役。

这件事的故事绝对够了。沈采访了当时带领侦察部队的大队长之一穆思荣,同时提炼出300余人的部队,提炼出李连长、吴老鬼、小马、周长喜、杨威等5名战士的形象,撰写了剧本《渡江侦察》。

其中老班长吴老鬼的形象完全是虚构的,因为侦察部队包括队长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沈担心观众不会相信这么年轻的侦察兵能完成这么重要又惊险的任务,所以虚构了一个老兵。

二、《过河》中的主要角色和演员

孙道林饰演电影的第一主角李连杰。为了准备这部电影,导演唐特意请孙道林来扮演这个角色。但上海电影厂的其他领导,包括孙道林本人,都认为他做不到。

孙道林比较好的角色是知识分子,没演过军人,也没演过军官。但唐认为孙道林去过部队,甚至去过抗美援朝前线。他对军人和部队并不陌生。关键是他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演员,完全合格。

为了打消孙道林自己的顾虑,情报局长声明把他带到更衣室,亲自把孙道林打扮成军人,给他穿上军装。再看的时候,孙道林自信满满。在体验生活的时候,穆思荣和孙道林一直待在一起,给他讲了很多侦察的故事和细节。

李玲君扮演的刘四修女是影片中的女一号。本来唐想演秦怡,但秦怡怀孕了,只好换下。制片厂将让两位女演员扮演刘四修女,一位是八年前,另一位是八年后。但唐认为,一个女孩子八年下来,容貌不会有太大变化,人的变化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后还是在度过。

影片中,刘四姐姐两次撑竿跳高的动作是一个重要的细节。李玲君私下练习这个动作很长时间了,也是情报局长给她的动作指导者的声明。

饰演周长喜的康泰也对当兵缺乏信心。为了在体验部队生活时找到感觉,他特意要求自己每天晚上都要一个人站在夜场。

孙永平扮演小马。编剧沈推荐了牛犇,但制片厂坚持要孙永平。偏偏孙永平不会游泳,片中小马有一场独自游过长江的戏。

于是孙永平加班学习游泳,信息主管给他一份游泳教练的声明。然而,孙永平后来说,这种说法没有用,因为他教的是蛙泳和蝶泳,在长江里是做不到的。

声明,情报总监,本片中最大的反派,也是最出彩的一个。他在旧社会的上海国际饭店工作,见过很多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另一面。在参演这部电影时,他和饰演指挥官的崔超明一起去南京军校体验生活,因为那里有很多“常乃超”。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声明为情报局长设计了一个“呛”的象征性造型,再加上他那张永远撇着的嘴,一个阴险狡诈的情报局长形象呼之欲出。

值得一提的是,如上所述,说明剧组里一个多才多艺的演员无所不能,甚至可以弥补演员的不足。他是一个难得的多才多艺的演员。20年后,他重拍《渡江侦察兵》时,被召回饰演情报总监,无人能替代。

三、《过河》中的爱情

事实上,沈最早的剧本里没有爱情,甚至没有女孩。当他把剧本送给陈毅元帅审阅时,陈先生问他:“为什么剧本里没有女人?”地球上有一半的人是妇女,我们的革命队伍中也有许多女战士和女烈士。参加革命的女同志有一百多万,不写女性角色是不合理的。"

沈将原剧本中留着大胡子的游击队队长毛改成了女性角色,但他担心这样会脱离历史事实。陈老师用《羊脂球》、《茶花女》、《红楼梦》等名著开导他。文学是审美范畴,艺术要给人美的享受。我们的创作不仅要革命现实主义,还要革命浪漫主义。

沈重新收集资料,发现确实有四名女游击队员参加了二十七军侦察部队的偷渡潜伏战斗。她们有王、秦、张两个姓氏,都是二十多岁,于是沈把这四个女游击队员合二为一,生下了“妹妹”。

在影片中,刘四姐姐和李连杰之间有一条完整的情感戏线索,这在其他同类型影片中极为罕见。

姐姐刘四和李连长第一次见面是在八年前。姐姐刘四救了李连长,作为撑杆跳高运动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连长给刘四的姐姐留了言,要我们打电话回江南。

这是感情的引入,也是铺垫。

当姐姐刘四和李连杰八年后再次相遇时,起初并没有认出对方,直到姐姐刘四的经典撑杆跳重现,李连杰的回忆被唤起。

当李连长和刘四再次见面的时候,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意识到,这次重逢绝对不仅仅是一次重逢。

在随后的日子里,刘四姐姐成了李连杰的得力助手,帮助侦察队做了许多工作。

工作后,姐姐刘四开始关心李连长的生活。她为他从家乡摘了一些花。当李连长知道是姐姐刘四送的,他没有拒绝。相反,她的眼里充满了喜悦。

在工棚外,刘四姐姐盯着李连长的住处,眼里充满了与她游击队长身份完全不同的柔情。

在队伍遇到危险,需要突围的时候,李连长把最艰巨的任务留给了自己。两人交流完后,刘四修女忍不住问道:你呢?这既是战友的关心,也是个人的不舍。

注意,突破成功后,李连长和刘四姐姐站在河边,看到对岸有信号弹。他们的手情不自禁地握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任务成功后的兴奋,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生成。

在影片的最后,李连长需要和队伍会合去追击敌人。他和刘四又一次分开了,有些事情很尴尬。

这一次,李连长像八年前一样留下了回来的承诺,但不同的是,他比上次更有感情。

刘四姐姐含着泪勇敢地说:“我一定会等你的!”

李连长的喉咙剧烈地耸动了两下。他也动了感情,却只能说“再见”。

当然,这里的感受和他最后对所有人喊的“再见”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刘四姐姐和李连杰之间的感情戏至少在影片中有始有终,有过程,有铺垫,有情感递进,是影片的亮点,当然在当时也是一个危险点。

其实《过河》原来的结局不是这样的。

《侦察兵渡河》拍摄完成接受上级审查后,有人提出了影片中这样的情感场景是否合适,是否有必要删减或删除部分的问题。

参与评审的罗荣桓元帅对影片给予了肯定。他相信影片中的情感戏应该是存在的,只要没有造成喧宾夺主。

陈毅元帅建议,影片结尾的情感场景可以更丰富一些,气氛甚至可以更浪漫一些。

在两位元帅的指导下,唐修改了结局,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他让刘四姐姐和李连杰之间的告别戏更有感情,但语言中隐含了很多东西。“我们还会再见面”“我一定会等你”其实都是双关语,也符合当时的现实。影片的最后一幕不是军队出发,而是刘四姐姐站在土坡上看着李连长远去的背影。

最后,用什么句子来结束这篇文章呢?

用陈老师的话来说:我们的创作需要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