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

3辛亥革命

革命酝酿中: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蔓延,震动了中国思想界,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最先觉醒的是新兴的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宣传民主革命理论,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余种政治刊物。还出版了陈天华的《经世忠》、《回头看》、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册子130余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翻译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著作,如蔡元培的《哲学要义》、严复的《进化论》、亚当·斯密的《原始财富》等。

随着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国内外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钟惺会、华兴会、科学补习学校、光复会等。8月20日,1905,中国联赛成立。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建立中华民国,平均地权”的政纲。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清政府“铁路国有”的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各省各界人士的反对,出现了范围广泛的铁路保护运动。四川是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护路运动。1911 6月,四川成立了铁路保护同志会,宣布“宗旨是保护铁路,废除契约”。9月,该省60多个县成立了护路协会,数千万人参与了这场运动。清政府一方面将湖北新军调入四川,一方面下令“强力镇压”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索。

在四省护路风潮兴起的时候,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 * *会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65438年10月9日,孙吴在汉口不慎准备炸药,起义的秘密泄露,刘福记、彭楚范被捕。10晨,彭、刘被杀,清军四处抓捕革命者。当天晚上,武昌新军士兵击毙镇压革命军人的排长,攻占楚王台军械库,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炮火。经过一夜鏖战,6月5438+0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12-13,起义军攻占汉阳、汉口。武昌首义的成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国革命者奋起响应。湖南和陕西率先做出回应。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福建、广东等省相继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中华民国成立于:

1911 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构。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如:命令省政府机关焚烧刑具,废除酷刑;取消清朝法规中的各种“贱民”;保护海外华人;禁止买卖人;废除主从地位;顺序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和吸食鸦片。鼓励兴办工商业,振兴种植业,奖励华侨来华投资。提倡普及教育,删除旧教科书中的封建内容。这些政策和法令改变了习俗和传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11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了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权力被袁世凯篡夺是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府的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的篡夺,以及部分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袁世凯的篡权与革命的失败:

1912年4月,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利用同盟会内部分裂,拉拢部分革命派与之合作,以武力公开攻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迫使唐辞职。1913“宋案”和“善后大借款”把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议会政治、和平建设、实业救国的幻想中唤醒。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之命,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袁俊,“二次革命”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已经独立。由于国民党人抢着打,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阀镇压。

“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

革命的其余部分: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恢复帝制。为了尽快获得皇袍,袁世凯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主权,以获得外国列强的支持。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全国人民纷纷集会抗议。1915 12.25、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国防军讨伐袁,展开了卫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份相继宣布独立。在国防军的打击和全国范围的讨伐下,袁世凯不得不于2006年3月22日宣布废除帝制。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派。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安徽省的段控制了安徽、浙江、福建、山东和陕西等省。直奉,在英美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湖北、直隶四省;张是奉系成员,以日本为根据地,占据东北三省。再加上山西军阀阎锡山,徐州周围的张勋定武军,西南的滇军阀唐,广西军阀卢荣廷,都在外国列强的控制之下,把我吞了,打了个没完没了。

袁世凯死后,李继任大总统,与掌握中央实权的段争权夺利,发生了一场“官廷之争”。1917年7月,张勋应李“调停”之邀,率3000“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段自称是“英雄”,承担了宰相的责任。段当政后,继承袁世凯衣钵,俯首称臣,企图建立皖系军阀的专政。段的独裁和卖国行为引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西南军阀的反对。1965438+2007年8月,孙中山被任命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第一次护段之战随即打响。在北洋军的压制下,北伐军受挫。再加上军政府内部的矛盾,孙中山于1918年5月愤然辞职,保法战争失败。保法运动的失败再次证明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革命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然而,我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是不成功的。是1/2的成功,是1/2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彻底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开始这场更彻底意义上的革命是“为了建立独立的民主社会”。

由于资产阶级和联盟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等劳动人民以各种方式的革命怒火中,赶走了狗皇帝,推翻了清朝260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 * *共和国。这个* *和国内产生了一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这个文件很快就被北洋军阀抛弃了,但是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国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思潮已经不可阻挡。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做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帝国主义的一生,中国人民要改变清朝的一生,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看作是“亚洲的觉醒”,但是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奴役中国人民的梦想破产了。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试图扶植新的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的,相继被中国人民打倒,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从更深的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实际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设厂设银行成为潮流。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实力在短短几年内显著增强,无产阶级的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也打下了亚洲第一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的影响下,如1913年的荷属爪哇等殖民地,广泛开展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摧毁欧洲的资产阶级统治。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就了一条黄金大道。

然而,辛亥革命是一次仓促的成功,却是一次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早已拖欠。而且就民族主义而言,所完成的只是“驱逐鞑靼人”,一切帝国主义势力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下,三民主义成了纸上谈兵。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却无民国之实。从这个角度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一锅生米。

辛亥革命的成果最后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又失败了。

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模糊。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都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西方会赞成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孙中山不仅没有分清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反而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与帝国主义保持友好关系。有了资产阶级这样的妥协,革命确实很难继续下去。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限定在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意味着专制已经消灭,革命已经完成。正因为如此,恰恰给了机会主义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窃取政权,换取清帝退位,破坏革命。革命党人不仅没有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反而把袁世凯当成了盟友,这说明革命党。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虽然在同盟会的纲领中提出了“均地权”的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所有革命者所接受,也没有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所以未能实行“均地权”,从而失去了动员农民的作用。由于革命党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它把注意力转向了新军与和平党。正因为脱离了人民,革命力量才很弱。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革,而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这个变革。所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勾结下,革命失败是必然的。tph8u)~wd^n6vbg5b(&;%u$yK、rU

革命者没有建立和掌握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力量,而是同盟会发动新军和共产党举行起义。毕竟这两支武装不是革命者自己建立的。此外,新军和共产党的成员是复杂的,他们大多接受了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他们往往在旧势力的煽动下成为破坏革命的势力,革命者缺乏强大的武装力量,难以应付反动势力的反击。

中国同盟会没有建立正确的组织路线,所以组织上不巩固。联盟内部错综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意识形态分歧严重。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涣散,内部充满矛盾的政党。

总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当然,也有很多当时客观环境下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深受封建残余影响,不能很快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很难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革命也是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该是对后来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也是失败的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是辛亥革命开了历史的先河,导致了新中国的建立和民主革命的胜利。

所以,本身就是一半成功一半失败。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它是值得我们称赞的,并不像很多人说的是失败或成功。所以我相信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基石,说明只要革命继续,胜利总有一天会到来!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了封建专制制度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谐的权利。从此,民主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当皇帝,谁想复辟帝制,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瓦解。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更换在中国的代理人,却找不到任何可以左右大局的统治工具,也无法在中国建立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集团相继成立,开设工厂、银行成为潮流。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中大大增强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也迅速壮大了。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的成功结果足以使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即新的剥削制度取代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取代并不需要新老彻底决裂,而是可以在许多方面妥协、融合、共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保留着君主制和贵族头衔,这是一个不完全革命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不如西欧和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铲除封建帝制方面却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不仅赶走了清朝皇帝,也让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永远消失了。从元朝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虽然袁世凯自己统治,张勋复辟,但也只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中断民国,也没有出现法兰西那样的两个帝国,三次波折。因此,辛亥革命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