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冬天有多冷?
以南京为例简单说明一下当时的寒冷程度。
1,冬季极端最低温度
据统计,在1955、1977、1991的冬季,南京的最低气温分别达到了-14度、-13度和-13度。39638.68666666637
自1992年以来,从未出现过-10度以下的灾害性天气,最低为2011年-9.4度。从极端温度来看,这几年的寒冷比起五六十七十年代真的是九牛一毛。
2、天寒地冻
极端最低温度可能是个别寒潮造成的,所以统计寒冷和严寒天数更严谨。
冷天:日最低气温在0度以下。
严寒日:日最低气温在-5度以下。
20世纪60-80年代冷日发生频率高,90年代冬季偏暖,2005年后冷日逐渐增多。有学者认为,除了全球变化的大趋势(变暖),还有一个小周期,冷相的到来抵消了变暖效应,这是近年来冬季变暖减缓的原因。
3.负积温天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行水面的冰厚与负积温有很大关系,负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低于0度的日子的日平均温度之和。例如,如果本周七天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0、-2、-3、-6、-3、-3和-5,则负积温为-22摄氏度,冰厚可为。
当负积温达到-100摄氏度,冰层厚度可达10cm以上时,人可以在冰上通行。
可以看出,负积温的天数明显减少,河流结冰的概率降低。据我观察,近年最冷的一年(2011),积水结冰厚度达到4cm左右,其他年份几乎没有出现过持续结冰事件。
综上所述,与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相比,近几年的冬天确实暖和了很多,但比1992年至2004年的连续暖冬略冷,这不仅与全球变化的背景有关,也与城市化和气候周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