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农村

从学校出发,半个小时的大巴,17分钟的高铁,我们的实践队到达了我们实践的目的地——郎溪县。虽然这次实习的地点离学校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是对于我们练习队来说,还是有一种身在异乡的陌生感,练习场地也不熟悉。我们担心没有交通工具去乡镇各个修行地点,担心到了修行地点没有人能帮我们解释旧址背后的故事。

幸运的是,我们为练习场地做了充分的准备。7月21日上午,我们乘车来到了我们第一次修行的地方——毕桥镇。如愿以偿地遇到了毕桥镇的团委书记。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出发前,我们与练习过的地方进行了交流。陈文将军纪念馆离乡政府只有几百米,而且是步行去的。演讲者一直在纪念馆等待我们一行人的到来。陈文将军纪念馆由原毕桥中学改建而成,新四军第四军兵站旧址也在毕桥中学。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开始回忆郎溪起义的故事,夏雨初不畏强权,抗击反动势力,保护一方水土的故事。参观完了,时间还早。我们实践队提出去看望退休老党员,想从他们口中听听改革创新的时代故事,于是我们见到了老熊。做一件事,发一束光,心中有梦,眼底有光。熊老讲到改革开放的变化,讲到这几年党为人民做了什么,眼睛好像亮了。这个故事并不新颖。一位老党员见证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变化,阐述了自己这些年的感受和经历,表达了对我们实践队传承文化行为的认可。我们听说过,在荧屏上,在书里,但我们对党的事业的热情,让我们每个人都久久难忘。

【endif】行程第二天,我们带着鲜花和回忆,一行人来到夏雨初烈士陵园。墓地很小,却包容了毕桥镇几十个无私的灵魂。经过几年的改善,毕桥镇的革命烈士墓大部分被移至陵园,方便人们祭拜,形成革命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墓地位于夏佳村。祭奠完革命先烈,村里的负责人邀请我们去村里看看。在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村子焕然一新。孩子笑,老人聊,就像桃花源里描写的那样,黄毛垂在头上,自得其乐。车流量少了,墙上的壁画却在给我们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过去在墙上,现在在墙下。望着这堵墙,我们希望为建设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按计划继续前行,下一站是姚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和我们要找的资料略有出入。修复后,原来破旧的平房焕发出新气象。大厅被一面巨大的党旗迎接。空气中弥漫着刚刷过的桐油味,时间的魅力包裹在原始的木头里。在党旗的见证下,我们党重温了入党誓词。然后去美丽的乡村考察发展情况,江南水乡的风光尽收眼底。为了发展繁荣,郎溪县的支柱产业是茶园,千亩黄茶远销海内外,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千亩茶园形成的壮丽景观带来了人流,进而带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这就是郎溪红色文化的发展之路。

第三天,实践队的最后一站是佛山养心谷红色文化纪念馆。以纪念馆为主体,集娱乐设施、休闲场所、茶园风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纪念馆馆长亲自给从业者讲述馆内文物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有些文物历经千辛万苦保存下来,有些文物经历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些文物背后有期望,都陈列在纪念馆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一切。夕阳西下,我回家了。回到起点,不同的是,满满的都是袋子。

出发了就满载而归,这种社会实践也确实如此。如果要问社会实践的意义,我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在纸上。脑海里会浮现出我在短暂的实习中遇到的一张张面孔。

【endif】出发前,我们团队做了一本关于郎溪县基本文化遗址、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的纪念册,送给实践中遇到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毕桥镇陈文将军纪念馆和夏雨初烈士陵园是同一个老师教的。我们叫他唐先生。他是一名只受过小学教育的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个关于郎溪红色文化的故事,十几年来开始收集整理。去了解每个故事背后的历史。我们制作纪念册的资料大部分是百度百科和地方权威机构发来的一些宣传稿件,有一些错误。我们旅行的第一天,就把纪念册赠送给了【如果!vml]

[endif]作为与唐先生的留念,唐先生在行程的第二天午休时,在饭桌上逐字逐句地纠正错误。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做法的认可,也是唐老师认真细致态度的体现。此外,我们还有幸收到一本《碧桥李三文化集》,里面记录了碧桥历史上人才辈出的趣闻和典故。主要起草人:唐、熊、。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都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如何保护碧桥红色文化。近年来,熊先生到周边地区讲学,传播红色文化精神。他客厅的角落里堆满了他这些年来的演讲手稿。泛黄的纸张在周围留下了革命精神传承的印记。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佛山养心谷红色文化纪念馆馆长。他是一个企业家,拥有自来水厂、茶厂和养心谷等产业。红色文化纪念馆里的藏品都是从农村和全国各地收集来的。他是幸运的,很多藏品买回来就升值了,但我觉得这些藏品能在纪念馆里得到保护,熟悉背后的故事,也是幸运的。当时高价从一个老人手里买了一个藏品。后来收藏升值了。老人的子女认为老人卖的价格不合理,想按原价赎回。经过协商,藏品留在博物馆,所有权归老人。馆长想的不是自己有多少藏品,而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历史文物,出于兴趣,出于社会责任感。不久前,红星鸿星尔克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难道不是因为企业对民族的责任感吗?

从毕桥镇到姚村乡,从姚村乡到桃城镇,三天的行程,在三位团支书的陪同下,使我们顺利完成了这次社会实践任务。年轻的20-45岁的共青团书记在基层的努力让我们感到惊讶。当我们提出把毕桥镇建成实习基地的想法时,他们倾吐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更想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不辜负他们对我们实践团队的信任。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人,熊老,唐老师,的策展人,秘书,传承人...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意义。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都在路上,我们机械工程系探索皖南红色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路上。

关于青春的辉煌篇章,我想了很久。我试着从我们的行动中找出哪些可以展现我们大学生的闪光点,像比赛一样找出我们实践团队的闪光点。我打开浏览器搜索“大学生的青春光彩”,有很多答案。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发展兴趣,努力提高能力,还是要有自己的梦想,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其实这样的回答我见过很多次了。我想知道这次暑期实践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在这次活动中表现自己。于是我打开浏览器搜索“什么样的大学生不出彩”。一个词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悔。有些事情本来是可以做的,但是因为懒,因为觉得自己不重要,所以错过了做的机会。过了几年,看着其他同学丰富的经历,才知道自己并不出彩。

在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个纪念册,我们想把它完善一下,让去郎溪县考察红色文化的团队更快地了解郎溪县的故事。我们发了十几篇新闻稿,希望能为郎溪的红色文化传播我们的声音。我们想把碧桥镇建成一个实践基地,也希望更多理工大学的学生能在初夏的细雨中了解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看望老人的时候,我们带着苹果香蕉,带着大学生实践队的一份温暖。我们去祭拜的时候,给每一位烈士献上一朵花,既是尊重,也是缅怀。我们微笑着走在路上,这是我们认为年轻大学生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做的事情可能很平凡,但对我们自己来说,是大学里有限的几次机会去体验。我们努力学习交流合作,我们不会后悔我们所做的。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发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