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冠肺炎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与非典时期有很大不同。2003年,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阶段,抗灾抗疫能力良好。今天,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新常态。面对“三期叠加”的局面,增长压力已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抗击能力就会减弱。
其次,非典时期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3年,第三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只有39%,而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53.9%。在这次疫情中,第三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即使其跌幅仅相当于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非典期间,疫情的高峰期实际上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传播的范围比较小。考虑到这一点,第三产业造成的增长压力会远远高于非典。
第三,今天中国的贸易环境远比2003年复杂。2003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非常显著,所以尽管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但出口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被大大削弱,许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猖獗。正常情况下,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疫情的到来会使其雪上加霜。如果国内企业因为疫情不开工,长期无法接受和交付国外订单,很多国家可能会直接放弃与中国的贸易,加速制造业回流,或者与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贸易,比如印度、越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其影响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最后,与2003年相比,许多政策工具也受到了限制。比如非典疫情之后,提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房地产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对其给予各种政策倾斜。在2003年楼价比较低的时候,确实是恢复经济的好办法。但是,在房地产价格高企的今天,后疫情时代还能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吗?这好像是个问题。
从疫情持续时间和整体经济形势来看,我个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中期负面影响很可能会超过非典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