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规划探索——以杭州为例

徐成华

(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城市水系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和水就存在。由于江、河、湖、溪、海具有取水和通航的优势,滨水区往往从人类最初的休憩地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商业文化的密集域。水是城市的命脉,河流蕴含着城市的历史。

城市水系具有供水、防洪排涝、污水接收、生态保育、交通、游憩等多种功能。水系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由于对城市水系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一些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和研究。由于部门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各地城市水系规划的规划目的和方法各不相同,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城市水系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在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彰显城市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和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水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突出地位以及水系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意义,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已经提上日程。

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是利用好水资源、营造水环境和推进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需要,是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经济新阶段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此,城市水系规划应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规划之一。编制城市水系规划将是规划师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二、城市水系规划的内容

城市水系规划应注重生态建设,引导环境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服务社会经济,构建人水和谐。城市水系规划应从单一的工程规划走向指导水系保护和建设的综合规划,体现城市水系的诸多功能要素。

基于对城市水系规划的重新解读,城市水系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配水

城市建在水上,水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水系空间的形态影响着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因此,水网应该成为整个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城市水网连通性、形成连续水网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城市河网布局结构,确定主次河流和水面,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的城市水网体系。

规划要重新整合现有河流,调整不合理河道,提出需要沟通和新增的河流。协调河道与规划道路,注意河道布局,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2)确保水安全

水安全是城市水系的前提,包括饮用水源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

城市水源安全是城市水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水系规划中,应当根据城市供水工程规划提出城市水源总体布局,明确备用水源,保证城市供水和取水的水资源,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尽量减少城市水源地其他水体的功能设置,避免对水源地水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防洪排涝保证城市安全是城市河流的主要功能。水系规划应当依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布局,体现防洪排涝规划中与水系相关的工程措施,协调与其他工程设施的矛盾。

(3)改善水环境

良好的水环境是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水质是水系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如今,水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发展中的一个* * *问题。水系统的正常和可持续利用受到水质下降的影响,受污染河流的水质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城市水系规划中水环境规划应遵循“源头控制”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从外源控制(截污、面源控制)、内源控制(底泥修复)、河流供水(配水、再生水、雨水利用)等方面提出河网水质控制对策。除传统的排水规划外,应综合运用生物处理技术治理污染源,辅以河流布水、复氧等措施,恢复河流自净能力。在河流两岸截污和河网配水的前提下,水体修复技术(人工浮岛、河流生物和移动式曝气设施等。)来改善河网的水质。河岸要注重生态,避免砂浆砌筑,提高透水性,形成地下水和河水的自然循环,为水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水景观的建设

水景观是城市自然景观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水景观规划应形成“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化为内涵、以人为本、城市景观交融”的独特城市景观体系。应与城市水系相结合,展现丰富多彩的水景观;结合城市功能区,营造丰富多样的水景观;结合城市绿地,建立绿色网格体系;结合城市文化,打造具有个性和地方特色的景观系统。

通过对河流景观的评价,确定河流景观的分类。将河流划分为重要景观河流、次级景观河流和一般景观河流,提出各类河流的景观规划设计指导要点。以水体形态、河岸处理、河岸植被、河岸建筑界面、景观廊道、夜景照明、景观节点等设计元素来指导城市河流景观建设。

在确定城市河流的平面线形时,应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曲率,并保持河流的横断面,以使城市河流回归自然状态。在景观规划上,充分利用河道两侧控制的不少于15米的绿化带,作为连接城市各类公园、开放空间和生物物种迁移的纽带和通道,成为市民就近锻炼、休闲、放松的场所。

(五)体现水文化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历史悠久,类型多样。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城市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通过梳理、挖掘、保护和开发沿河各种河流文明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魅力,将无形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形态,并结合现代文明,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和多元化的水文化,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型水文化。

城市中的许多文化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如饮水文化、用水文化、治水文化、游泳文化、寻水文化、消水文化、探水文化和涉水商业文化、航运文化、桥梁文化、堤坝文化、滨河建筑文化等等。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衍生文化。我们应该通过对各种特色文化的综合把握,提出河流文脉的整体空间框架,并利用多种文化载体将其体现在水系中。

(6)发展水利经济

水经济就是将城市水系的景观、环境、工程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比如美丽的河流带来两岸土地和房地产价格的升值,开展水上旅游活动。水上旅游是发展水利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系给城市带来灵气和活力。水是最不可缺少的旅游元素之一,水上旅游可以为城市旅游增添丰富的色彩。水上旅游是水系和景点的紧密结合。河流良好的环境和沿岸独特的风景成为了精彩而丰富的旅游内容。开展水上旅游既能体现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水上旅游规划需要与城市旅游规划及其他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构建一个内部沟通、外部交流的整体水上旅游网络。根据水上旅游资源分布,选择具有一定旅游价值的河流,将单个景点串联成链,水路与陆路交通相结合,形成畅通的旅游线路。通过合理的旅游组织和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形成宏观协调、微观异质、适合不同需求的城市河流水旅游系统。

(7)有序的水空间

人类天生具有亲水性。依水而居,玩水而乐,是人们向往的一种境界。随着城市经济基础的逐步巩固,滨水区的开发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亲水经济的现象。

滨水空间是由水系空间向城市建设用地空间过渡的区域。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开展滨水公共活动的场所,体现其公共性和观赏性;二是通过水环境、绿化景观和建筑景观的相互映衬,展示和提升城市滨水空间形象;三是作为滨水生物通道和拦截面源污染的场所,以体现其生态性。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应该作为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它应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和谐与幸福,体现城市的公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城市最好的环境。

水系规划为滨水区开发提供规划指导和框架性城市设计指导。根据河道的特点和功能,控制河道两侧绿线的最小宽度和常规宽度。在保证步行连续性的同时,结合周边土地的开发形成丰富的滨河空间,在保证城市规划确定的河道蓝线和滨水绿线的前提下,提出了视廊、滨水界面等景观空间的要求。

三、杭州城市水系规划

基于以上分析,杭州水系规划重点关注水系总体布局、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滨水空间控制等方面。

(1)合理配水

杭州,有河,有湖,有湿地,毗邻东海,是江南水乡。市区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形成独特的水系脉络纹理。江湖养育了很多人,也让杭成为钟灵的一个美丽的地方。

根据水资源和水系的空间分布,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杭州城市水系的总体空间结构为:以河流为轴,以湖泊为核心,五片三个层次,互联成网。

即以钱塘江和京杭运河为城市水系空间发展主轴,以西湖、湘湖、西溪湿地为重要核心,根据河网系统水位特征,将城市水系划分为运河水系、上塘水系、下沙、上思、江南五个区域。根据河流在安全、环境、文化、景观、经济和滨水空间中的权重,将城市河流分为三个层次:主干河、次干河和支流。注意“点线相交,连续网”的整体水系互联模式(图1)。

图1城市水系空间结构

(2)确保水安全

杭州的饮用水源来自太湖流域的钱塘江和东苕溪。在水系规划中,明确了城市取水口的位置,提出了水源保护的要求,并沿取水口上下游划定了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其他相关水系的规划应避免对取水口的不利影响。

杭州的防洪主要是钱塘江的河道洪水。城市排涝方向主要是杭嘉湖东部平原和钱塘江。根据钱塘江排水条件和城区内部地形,将城区防洪排涝区分为运河水系、上塘水系、上思、下沙、江南。确定了主要排水通道和排水泵站。

(3)改善水环境

杭州的水系是平原河网,流速极低,自净能力弱。通过向城市河流引入客水,增加流量稀释了受污染的河流,同时也提高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引水配水工程以钱塘江为城区河道的配水源,形成“钱塘江(上游)-运河-上塘河-钱塘江(下游)”的水循环系统,将钱塘江源头引入上思、下沙河道进行配水。同时,通过钱塘江八宝泵站、七宝泵站等设施,将城区河水尽快排入钱塘江,减少污水进入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的可能性。

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对污水管道建设的要求,加强河道两侧污水管道建设,拦截排入河道的污水,建设老城区中和、东河重点截污区。很显然,城西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将被循环利用到运河水系,作为补给源。利用天然水面建设三墩湿地公园、城西湿地公园、西塘河湿地公园,对周边污水进行处理。老城区中河、东河前期雨水重点控制区建设。建设青龙片区重点生态河道修复区、城北公园重点生态河道修复区、丁桥重点生态河道修复区。西溪湿地生态示范基地建设。

(四)水景观的建设

水景观布局结构为“两区三面十一廊”。

两带:运河景观带和钱塘江景观带。

三面:西湖景观、西溪湿地景观、胡翔景观。

十一廊道:确定对城市景观有重要影响的主次干河景观廊道。包括唐宇航河、上塘河、五里塘河、燕山河、西塘河、中和河、铁沙河、和谐港、北塘河、五宝河和关河。

根据城市河流类型的不同,分为自然风光段、人工环境段、历史风貌段、商业办公段、文化教育段、工业段等。居住区河流景观以美化和绿化为主,强调游憩和休闲功能,创造优美宁静的居住环境。强调公共建筑中心河流的开放性和观赏性,以水为特色创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结合城市广场等发展空间,开展各种亲水城市活动,如运河文化广场、城北体育公园等。长河历史街区、西兴历史街区、三墩古镇等历史街区和古镇中河流原有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强调文化性和开放性。

(五)体现水文化

根据杭州河道的文化内容和载体,确定了杭州水系文脉的总体空间框架,即“一轴繁荣五区,两带连接四区,三大风水景观,六大特色”。

一轴:钱塘江现代文化发展轴,引领现代文明潮流。

五片:之江度假区、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火车东站、下沙副城,结合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确定。

两带:京杭运河和萧绍运河,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四区:文化资源聚集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即主城区老城区、萧山老城区、半山历史文化街区和三墩历史文化街区。

三大风水宝地:西湖风景区、西溪湿地和胡翔旅游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杭城高雅文化繁荣的源泉。

6个点:6个水文化节点,分别是长河老街、西兴老街、运河陈宫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运河与小河交汇处的小河直街,4个以清末民初杭州城市风貌为特色的文化节点,一个以山川与武昌河交汇处反映杭州历代城市风貌的文化节点,一个以塘河为特色的民国时期杭州现代文化节点——笕桥。

(6)发展水利经济

“水岸,人间天堂”是杭州旅游城市品牌理念的口号,“水岸”强调水的重要地位,“天堂”体现高品质的情怀。立足杭州旅游的整体定位,突出“水”在打造滨水天堂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富有感染力和竞争力的水上旅游形象。

计划充分挖掘水上旅游资源,从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等狭窄的水上旅游重点向外延伸,充分利用由点及面的整体水上旅游资源,形成畅通的水上旅游网络,使杭州不仅有水资源,而且有水上旅游产品,使“水”成为游客对杭州城市的第一感知。

围绕西湖、西溪湿地、运河、钱塘江、湘湖等五大水上旅游景区,构建以西湖为水上旅游发展中心,京杭运河、钱塘江为两条轴线,西湖风景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胡翔休闲商务旅游区为三块的水上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生态水、人文水、繁华水、活水概念,提出自然体验游、历史人文游、大都市时尚游、水乡风情游等四个可分离的旅游主题。

规划中提出的余杭汤河旅游线、运河旅游线、上塘河旅游线作为杭州的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已于2008年国庆推出。沿途可以领略西溪湿地的美丽与精致,唐宇航的水运文化,上塘的田园风光,京杭运河的古老文明,钱塘江的恢弘大气。

(7)有序的水空间

水系规划提出了滨水空间规划的导向。包括总则、总则、开发控制、开发指导等部分。总则包括功能要素、生态要素、景观空间要求、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交通路线等。

在水控制线外控制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带范围以划定滨水绿化控制线为准。滨水绿化控制线应布置为公共绿地,绿化应有足够的公共性和连续性,结合滨水绿化控制线布置滨水游憩道路。

滨水区的规划布局应保持一定的空间开放性。因地制宜控制通往海岸线的交通、绿化、景观廊道,廊道宽度应大于20米。滨水区每隔200 ~ 250米应设置直通水面的通道。平行于河流的道路与河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滨水空间的环境需要。

将滨水绿化带外的一定区域控制为滨水建筑控制区。滨水建筑控制线与滨水绿化控制线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滨水建筑控制区的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水体自然特征、天际线、水景观和建筑布局对滨水景观的影响,应有利于塑造滨水空间景观。

第四,结论与思考

城市水系规划要通过“合理的水布局、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体现水文化、发展水经济、有序的水空间”等规划目标的定位,实现“水清、水畅、岸绿、景美、宜居、兴”的总体目标。

城市水系规划涉及水文、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市政工程等诸多领域,是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的结果。城市水系规划应从单一的工程规划走向综合规划,以指导水系的保护和建设,有机衔接各专业从不同角度完成的规划,协调与水系相关的基础设施,避免冲突和矛盾,使各专业规划相辅相成,从而体现规划的整体性、安全性、历史性、协调性和综合性。

城市水系规划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水系规划,相当于总体规划阶段;第二阶段是单条河流的规划,相当于详细规划阶段。在城市水系规划的框架下,编制单一河道的规划,具体落实城市水系规划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案。

通过各地城市水系规划实践,建立城市水系规划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制定适合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方法和技术导则,为城市水系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填补我国城市水系规划理论空白。

参与该项目的还有唐海如、、毛斌、、蒋江峰、桂明、杨依东、丁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