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屈原,吕不韦,韩非子,苟子,庄子,孟子孙子,墨子,孔子的历史背景著作和贡献
吕不韦(公元前292-235),姓姜,名吕,名不韦。战国末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命食客编撰《吕氏春秋》,又名《吕兰》。《八观六说十二朝》二十余万字,汇聚了先秦诸子学说,“儒墨,合名之法”,故史称“杂家”。
韩非子生于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0年),卒于秦王嬴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是战国七王之子,汉族,战国末期(今河南省新郑市)人。《韩非子》是韩非子主要著作的合集,共55篇,10多万字。
荀子(约公元前365438年+公元前03-238年),人尊其名为“卿”,又叫,汉族,因汉武帝怕“荀”与“孙”两个字同古音。战国末期,《周易》(今山西省安泽县)的著作,称为《荀》
庄子,本名周,本名子修,是道教的创始人,名南华真人。他是四大道教真人之一,汉族。战国时期,宋代蒙古人的代表作有《庄子》,以及他的名著《逍遥子》、《吴起论》等。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本名柯,字(待考,字或子举)。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是孔孟的发祥地)人,在《诗书序》中写了《孟子》七篇。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汉族,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春秋时吴国将军。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曾经率领吴军打垮楚军,占领楚国都城,差点灭了楚国。孙子的代表作《孙子兵法》为后世兵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书”。它在七部军事经典著作中排名第一,被翻译成英、法、德、日四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科学著作。
墨子(公元前468-376),名翟(dí),汉族,战国初宋国(今河南商丘)或鲁国(今山东滕州)都城人。墨家学说由墨子创立,《墨子》一书代代相传。
孔子(公元前551年(耿旭年)九月二十八日至公元前11年四月,即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一日),本名仲尼,汉族,春秋时期(今山东曲阜市南新镇)人。他编辑诗歌、书籍、礼仪和音乐,为《周易》(称为《易经》的十翼,或易传)作序,并撰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