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书刊城
唐宋以来,眉山发展成为一座书刊之城。到了北宋末年,西南地区的出版中心从成都迁到眉山,刚性印刷如火如荼,与杭州、简阳形成立足之地,成为全国三大出版中心。当时学风渐盛,许多学者“纷纷赴朝,以文名世。”所以释棺写砚者,十室九室,远胜汉魏。“据史料记载,宋朝三百年间,眉山共有进士886人,而在苏轼兄弟考进士的那一年,眉山推荐了近50名考生,其中进士13人。仁宗感叹:“梅州好学的人多着呢!“苏父子,唐宋八大家之三,无疑是最耀眼的三位,尤其是苏东坡,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一扫当时华美柔美之风,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外,他在书法、绘画、医学、水利等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他的书法是(苏、黄、米、蔡)之首,他的绘画是文人画派的创始人。苏东坡以其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文化巨人形象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元明清时期,梅山文化取得了许多成就。元代,苏三寺建于沙行苏家旧居,明洪武年间重修,清康熙年间重修。清康熙元年(1662),周知赵惠雅派人到白下买书,藏在梅山书院。清代戏剧活动十分盛行,专业和业余民间戏剧组织遍布城乡。川剧剧作家黄健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闻名全国。眉山以“山美、水清、不深”而闻名。历史名人欣赏它,流连于美丽的山水之间。大诗人陆游也生出“蜿蜒回山情”的眷恋。自元代以来,苏三庙已由房屋改为神社,占地56,800平方米。它是中国唯一纪念苏三的神社,也成为文人墨客瞻仰的景点。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和外国游客参观这个神社,使苏三的家乡闻名中外。眉山城内至今还保留着600多米的明清古城墙,清雍正年间修建的五福(迁址郑山口寨子城),清道光年间重建的文昌宫经楼。名胜古迹有和氏璧、报本寺、大王庙白塔、仙人洞摩崖造像、苏东坡“连岙山”巨幅石刻、寨子城、蚂蚁寺、马一山重瞳观、苏洵墓(苏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