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X各庄”中的“各庄”是什么来历?
北京和河北有很多村庄的名字里都有“葛”字,比如北京的张格庄、杨各庄、庞各庄、岳各庄,河北的梁各庄、刘各庄、白各庄、胡各庄等等。这些村名的第一个字是姓氏,说明这个村在历史上与一个姓氏有过密切的联系;庄姓前冠的一些姓氏,至今仍是村里的“大姓”。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村名中的“葛”字的含义。
这是什么?
其实村名中的“葛”字,本来就是“家”字。张各庄是张家庄,杨各庄是杨家庄。那么,“家”是怎么变成“各”的呢?这个问题就要从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寻求答案了。
语言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汉语的发音从古至今都有明显而有规律的变化。现代汉语的声母J、Q、X是由Z、C、S和G、K、H演变而来,变化的条件是这两个声母用I或ü拼写。Z、C、S、G、K、H用I或ü拼写时,其发音部位被I、U“同化”,变成J、Q、x,如现代普通话中“江”和“江”都读作jiāng,声母都是J;然而在古代汉语中,它们的首字母分别是Z和G。以“家”字为例。现代普通话中读作jiā,声母为J;中古时期(以《广韵》音系为代表)读作ga,声母为G;在现代方言中,“家”字也读作g-,如江浙方言中的gu,粤语中的ga(为方便读者,本文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标注古音和方言音,音值相近。),属于北方方言,读作“A”。g变成j是比较近的事,公元1324年所作的《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著)还没有反映这种变化。换句话说,G成为J不早于14世纪。直到今天,仍能看到这种变化的痕迹,如北京话中的“角”(冀m ⃨ oluò)和“角”(gālá);“jiāng声”在北京话里叫gāng声,等等。
从中世纪(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前)到现代,“家”字的读音经历了嘎-嘎-家的演变。《x家庄》村名中的“家”字保留了古音的读音,声母为G而非j,由于“家”字在村名中轻声发音,其读音与现代普通话中的“家”相去甚远,而与“格”十分接近。久而久之,书写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家”变成了“各”。
百科知识,第2期,1986。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