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炼金术?
早期的炼金术士生活在第一世纪到第五世纪。最早的西方炼金术作品是以德谟克里特斯的假名写成的(大约公元100年)。西方炼金术认为金属是生命体,逐渐发展成完美的黄金。这种发展是可以人为促进或模仿的。采取的手段是把黄金的形态或灵魂分离出来,变成贱金属;这样,基底金属将具有金的形态或特征。金属的灵魂或形态被认为是一种灵气,主要表现在金属的颜色上。因此,贱金属表面镀金镀银被视为炼金术士推动的转变。
炼金术士采用的一种相当普遍的方法是熔化四种贱金属,铜、锡、铅和铁,以获得一种类似合金的物质。然后将这种合金的表面增白,使其具有银色的光环或形态。然后加入一点黄金作为种子或启动剂,将所有的合金变成黄金。最后再加一道工序,或者把表面的贱金属蚀刻掉,留下一个金面,或者把合金用硫磺水浸泡,使它看起来有点像青铜,这种转变就完成了。
早期炼金术士广为流传的另一种思想是更原始的观念,即金属是两性繁衍的产物,金属本身就有雌雄之分。这个概念在伊斯兰教和中世纪炼金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12世纪以来,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国家开始翻译阿拉伯语和希腊语著作,包括炼金术文献。希腊炼金术对欧洲的影响远不如系统的阿拉伯炼金术。提炼黄金是欧洲炼金术的主要目标。欧洲学者根据伊斯兰炼金术的理论做了大量实验。虽然不可能成功,但是为化学的发展和出现积累了很多知识。
伊斯兰炼金术
伊斯兰炼金术体现了一种关于本质的哲学,这种哲学与古希腊的赫尔墨斯哲学和中国的炼金术以及将矿物和金属转化为黄金的特殊原理密切相关。在伊斯兰历史上,穆斯林学者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炼金术的功效。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炼金术,而大多数自然学者,虽然不相信普通金属可以变成黄金,却接受炼金术的基本观点。著名的伊斯兰医生伊本·西纳把他的金属成分理论建立在炼金术的基础上。
最早的穆斯林炼金术士是倭马亚的哈立德·伊本·耶吉德王子。8世纪初,炼金术非常流行,其代表是贾比尔·伊本·哈扬。他的著作《七十本书》和《平衡之书》被认为是伊斯兰炼金术的基本理论著作,也是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关于炼金术的最重要的文献。穆斯林医生和炼金术士拉齐被认为是将炼金术发展成古代化学的创始人。
中国的炼金术
炼丹术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炼丹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派人下海求长生不老药。汉武帝本人热衷于神仙和灵药。东汉时期,炼丹术发展起来,著名的方士魏伯阳写了一本书《周易参同契》来阐述长生不老的理论。之后晋代方士陶弘景写了真专利。到了唐代,炼丹术与道教相结合,进入鼎盛时期。这时,炼丹师孙思邈写下了《方丹的秘密》。这些炼金术作品有很多化学知识。据统计,化学药物有60多种,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也很多。
炼金术之所以常被视为“伪科学”,是因为它把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的实验是如此荒谬,而它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似乎也仅限于对化学的发展有一点点贡献。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炼金术士一直以来都刻意隐瞒和保密自己对通过炼金术“开悟”的期待。事实上,炼金术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在于,普通金属在于尚未提高感知意识的“自我”,而黄金则因其不易腐败、永放光芒的天然特性而代表了精神蜕变的“自我”。炼丹术的实验过程就是去除人们日常修行中的“渣”,使人进入净化的精神境界。
炼金术认为个人无需宗教“媒介”就能提高精神意识的观点遭到了中世纪教会的无情抨击,教会将其视为异端邪说和巫术,使得炼金术士不得不用符号来表现炼金术的物质转化过程。然而,炼丹不仅仅是这种内在精神转化的象征性过程,而且为物质和精神转化提供了一种“修炼”方法。炼金术士期望把普通的炼金术变成“炼金术”(已被称为炼金术等。)来验证炼金术的力量和本质,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是物质转化的媒介。对于炼金术士来说,从最初的阶段到最终“开悟”的漫长旅程被称为“伟大的工作”——物质与精神休闲的相互依存与协调。
据说炼金术起源于古埃及,但其深刻的哲学思想与古希腊、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炼金术发展密切相关。12世纪,英国人罗伯特。切斯特将阿拉伯炼金术著作《炼金术的组成》翻译成拉丁文后,炼金术开始在西欧逐渐兴起。在呼吁书中,阐明了炼丹术所隐含的思想源于古人的世界观,即世间万物,包括人,都是由一种非物质的“原始物质”所创造的,这种物质就是构成宇宙的四大神奇元素——土、火、气、水。因为这四种元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任何其他物质都可以基于这个规律自然地相互转化。而且按照这种世界观的逻辑,被转化的物质是可以变回“原初物质”的。相反,“原始物质”也可以以其他不同形式的物质重新出现。
在中世纪炼金术的作品中,炼金术的操作过程的叙述往往让人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还夹杂着许多抽象的、模棱两可的符号,导致许多学者看到炼金术士公然蔑视常规的理论逻辑,认为依靠自己的灵感和感知就能引导他们走向觉悟之路,而大多数评论者则愤怒地将这些令人费解的作品骂作“假货”。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炼金术士们是以“原始物质”开始他们的“伟大工作”的,但这种“原始物质”必须由他们自己“开采”,通常是以某种“石头”(而不是“试金石”)的形式。然后将“石头”磨成粉末,加入被称为“干水”的“第一介质”,或者使用“无焰之火”,这是一些方士所说的从酒石中提取的物质。他们用春雨和露水润湿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放入密封的容器或“哲学家的蛋”中,开始不断加热。加热过程很长。
在孵化过程中,通常以硫(红、正、太阳、热能)和汞(白、负、月、冷能)为符号进行战斗,最后两者“相消”,腐败成黑色物质,这就是炼丹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黑色物质再次变成彩虹的颜色(有时被描述为孔雀尾色或珍珠色),然后变成白色,即“转银”阶段。这时,代表“原始物质”的两个“定律”变成了新的形态——“红王”(硫磺或智慧),从“白皇后”(水星或白玫瑰)的“子宫”中诞生。“国王”和“王后”在对火的热爱中发生了性关系,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统一体——魔法石,它是把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的催化剂,是打开启蒙之门的钥匙。
对于方士来说,不断端正从事这项“伟大工作”的动机,加深对“修炼”过程本质的理解,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只着眼于炼金术中物质的化学变化,毫无疑问十有八九会失败。而且,那些追求“贪”的方士,其结果正如书中所言:“得之,则消之。”因此,炼金术士应该报告“认识自然及其趋势,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并逐渐接近造物主。”。
最初,炼金术士需要“开采”石头,象征着人们寻找自身精神本质的强烈愿望,也就是炼金术士的术语“被动原理”,而“第一介质”则代表“被动原理”。这个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容易找到生活中的内在力量,但它却是潜在精神力量成长的支撑。一旦我们能通过冥想与自己的主动和被动原则沟通,这种矛盾的敌人必然会打起来。因为被动的原则一直是通过愿望来达到自己的要求,不容易征服。后来,根据神秘主义者的说法,灵魂即将度过一个黑暗的夜晚,无论是主动原则还是被动原则似乎都已经被淘汰,不复存在,于是人们感到孤独、失望和被抛弃。一旦我们摆脱了这种绝望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将是彩虹般的早晨。所以要用爱而不是实力把这两个原则结合起来,就是“红王”和“白皇后”的联姻,他们的后代会在水和灵中诞生。
那么,这些符号所隐含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很多炼丹师采取的方式是在冥想的过程中把思想集中在炼丹的符号上,然后按照炼丹的几个阶段进行推进。然而,在中国的炼丹术著作《金花的秘密》中,人们有时会看到这种冥想方法的细节。书上说,练习冥想时,想象物质力量集中在人体脐穴上,然后生发出无限热量,再象征性地通过“沸点”上升,达到飞雪般的“顶峰”,也就是创造力的顶峰。
不管炼丹师的语言是奇特有趣还是晦涩难懂,或许有些炼丹师确实把“红王”和“白皇后”的结合称为合一,即实现了把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的目的,获得了伟大的精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