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上的轶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
同样延续千年的盛宴,香榭丽舍大街散发着繁华与暧昧,红磨坊也弥漫着这种气息。
带着不耐烦和犹豫。这时,在巴黎有一个名叫德布罗意(De
Broglie),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德布罗意的父亲是个贵族。但他也恰好是贵族的花花公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1919,这是一个科学界快速动荡的时代。就是在这一年,德布罗意突然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当时流行的量子论。具体来说,我当时对一个很酷的想法很感兴趣:光有粒子。这个观点是普朗克十几年前提出的,后来被人喜爱。
爱因斯坦用它来解释光电效应,但即便如此,对于物理学的各大流派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德布
这种观点的物理思想,罗毅不一定了解。也许他的理解只是理解这一点。
一种观点认为“波是粒子”。也许是一时冲动,也许是因为他年轻而冷静,德布罗意来到朗·万智大师的一所学校读研究生。从此,德布罗意走上了足以盖过任何传奇的人生轨迹。
二
可能很难说德布罗意在历史研究生上花了多少精力。事实上,德布罗意
他在五年的研究生生涯中几乎一事无成。其实也可以想象,一个之前对物理一无所知的人。五年很快就过去了,德布罗意开始担心自己的博士论文。事实上,德布罗意只理解普朗克·爱因斯坦和他的团队所说的波是粒子。(事实上,普朗克不可能用“总是”这个词。此时的普朗克已经彻底抛弃了自己最初的量子假说,回到了经典的旧框架。)而其中蕴含的真正的物理学,他能理解多少,只有上帝才清楚。五年后,也就是1924年,德布罗意终于提交了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只有一页多一点,但可以猜到,一篇一页多一点的论文已经让德布罗意头疼了。不幸的是,没有枪手可以被雇佣来帮助写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只是说了一个猜想,既然波可以是粒子,那么粒子反过来也可以是波。更进一步,德布罗意提出波矢和波的角频率与粒子动量和能量的关系为:
动量=普朗克常数/波矢量
能量=普朗克常数*角频率
这是他论文中提出的两个公式。而这两个公式的提出,完全是因为爱因斯坦在解释光电效应时,提出光子的动量和能量与光的参数满足这种关系。可以想象这样的博士论文会得到怎样的反响。在论文是否通过的投票之前,德布罗意的老板朗之万就提前知道,论文评审委员会的6位教授中,有3位已经明确表示会投反对票。原来在欧洲,一个学生苦读几年拿不到学位是很正常的。今天,
欧洲也是如此。再说了,德布罗意就是这么一个花花公子,好糊弄。然而,这一次
偏偏又有点不一样——德布罗意的父亲是内阁大臣,权力很大,德布罗意打算
混了五年,连个博士都没拿到,自然双方都会尴尬。
无奈之下,朗·万智给他的一个好朋友写了一封信。郎万智当初是不是因为感情?
不知道要不要帮德布罗意拿博士,其实这封信改变了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