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方言相关信息
2.以“台湾闽南人”(指相对于福建的“闽南人”)为名的文献,包括曹义夫、蔡(1995);董仲舒(2001);侯俊荣(1901);还有臧廷生(1989)。相关文献中对河老方言的其他称谓还有“台湾话”(曹凤府2000)和“福台话”(余伯权等2003)。
3.本节《河老方言简史》主要由侯俊荣(ND)编撰;吴守礼(1986)。
4.以葡萄牙语为例,这种语言在语言分类上的谱系如下:
意大利-西高卢-伊比利亚-伊比利亚-罗马印欧语系意大利分支。
西伊比利亚葡萄牙语-加利西亚葡萄牙语
葡萄牙语在分类上排在河洛话后面,但是没有人会说它是方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河老话不是汉语方言,而是方言不是由分类等级的多少决定的,还有语言影响、地域差异等其他因素。
5.厦门大学的周长军教授说,在3758个汉字中,大约有40%是音译的。
6.本节主要改编自梁硕士论文(2004)第二章第二节。
河洛方言相关的研究书目按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字典、词典只收录书、书、章、论文、期刊论文;
陈秀,ed。,2000年,《台语词典:张泉闽南语第二腔系部分》,第二版。台北:刘源出版有限公司
莹嘉村上,1981,现代闽南语词典。田丽市:天理大学出版部。
董钟思主编,2001,台湾词典。台北:吴楠图书出版公司。
道格拉斯,卡斯泰尔斯。1990.汉英白话词典
厦门的口语,主要有长洲语和闽南语
钦州方言。托马斯·巴克利的补充。台北:SMC出版公司。
杜嘉德,ed。,1993,厦大词典,巴克礼增补。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Embree,Bernard L.M .主编,1984,台英词典,中国语言研究所出版。台北:中国语言学院。
威廉·坎贝尔编辑,1965,厦门殷新词典,第9版。台南:台湾省教会出版社。
黄友石,编。,1993,台湾省十五音词典。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连衡,1963,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湾省辞典》四卷本。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玛利诺语言服务中心。1979.英语淘词典。台中:
马利诺神父。
邱文忠陈,合编,1996,实用中台比较语码。台北县:樟树出版社。
王玉德编辑。,1993,台湾省常用词汇。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吴守礼,1987,整合《闽南台湾省语言基础词典》初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吴守礼,编辑。,2000,《中台比较词典:词性分析,厦门-漳州泉声详注》。台北:刘源。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1993,普通话闽南语词典。台北:李泰出版社。
小川奈那尚义主编,1993,日台词典。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徐继墩,1992,常用中国台湾词典。台北:黎姿晚报文化出版部。
杨秀芳,1998,闽南语词汇(1)。台北:台湾省教育部。
杨秀芳,1999,闽南语词汇(二)。台北:台湾省教育部。
普通语言学
丁邦信,1970,台湾省语言起源。台北:台湾省政府新闻局。
董同和,1992,记录了台湾省的一种闽南语。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董仲舒,编辑。,1996,台湾教材入门。台北:台湾省中华学会。
关友秀,2001,台湾移民歌谣研究。国立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洪,1987,台湾河洛语声调研究,第三版。台北:独立晚报。
洪,1994,台湾省方言之旅。台北:前卫。
王玉德,2002a,《台湾常用词》,陈恒佳译。台北:前卫。
王玉德,2002b,台湾方言研究卷,李树峰、黄顺义译;翻译:黄。台北:前卫。
吴守礼,1995,闽台方言研究文集(1)。台北:南天。
吴守礼,1997,福柯方言综合记录。台北:南天。
吴守礼,1998,闽台方言研究文集(2)。台北:南天。
徐继墩,1998,台湾省语言入门。台北:前卫。
姬旭敦,2000,《台湾话概论》。台北:前卫。
杨秀芳,1991,台湾法语手稿。台北:金奎大出版社。
张广玉,1996,闽方言历史手稿。台北:南天书店。
郑,1989,谈台湾标准化。台北:独立晚报。
郑,1990,台湾社会语言文字。台北:独立晚报。
郑黄宣范编著。,1988,现代台湾研究论文集。台北:文和。
社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
黄宣凡,1995,语言、社会与族群意识:台湾省语言社会学研究。台北:文和出版有限公司
周长邦,1996,闽南语的形成发展与台湾省的传播。台北:李泰出版社。
基准源
按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曹凤府,2000,桌面日语与台湾国语:台湾省近百年语言接触的两个例子。汉学研究:273-97。
曹逸夫,蔡,1995,台湾散文。台北县:文和出版有限公司。
赵元任。1976.中国社会语言学面面观:论文。斯坦福大学,
加州: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德弗兰西斯,约翰。1986.事实与幻想。檀香山: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董钟思,1996,早期台湾省语言非汉语成分的初步研究:兼论查找该词的注意事项,参见董钟思,《台语入门教材汇编》,1-26页。台北:台湾省中华学会。
由董仲司召集,2001,福尔摩沙的品牌:台湾人的总结。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酒井亨,2002,探讨河洛台语中间非中文字E的合法性:罗马书写法E
[在线].Np:台湾电子网站【引用于2004年6月165438+10月21】。
洪,1987,台湾河洛语声调研究,第三版。台北:独立晚报。
侯俊荣,1901,论当代小说中的台语词:以王祯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为例。
[在线].台南市:国立台南大学语言教育系。【引用于65438年6月+65438年10月+2005年3月】。
李,金岸。2000.台湾文学文本中的词汇变化和变异,
计算机辅助语料库分析。博士diss。,大学
夏威夷。
梁,,2004,台语新约三个译本中台湾社会现实之研究。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台湾省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林修车,1994,台湾省是一个多民族的中国地区。参见施正锋《台湾民族主义》,第23-98页。台北:前卫。
王玉德,1960,中国五大方言年表初探。言语研究38: 33-105。
王玉德,2002,《台湾常用词》,陈恒佳译。台北:前卫。
吴守礼,1986,闽南语穿越台湾省:《综合闽南语基础词典》序言[在线]。Np:老医生之家:吴医生之家
第7页.【引用于65438年6月+65438年10月+2005年3月】。
吴守礼,2003,百年来闽南语台语研究综述[在线]。Np:台湾世界主页。4月2日【引用于2005年65438+10月5日】。
吴守礼,2003,台湾正字法-28[线上]。Np:老医生之家:吴医生之家
第7页.【引用于2005年2月14】。
于伯权,朱阿力,赵佳芝,高培伦,2003,台湾省直教育:三个阶段与一个转变。
[在线].Np:坤道园。【引用于6月65438+10月65438+2005年2月】。
臧廷生,1989,台湾民谣新探索。国立程池大学中国研究所博士论文。
张振兴,1997,台湾闽南话简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赵佳,1991,探索闽方言壮侗语的底层。贵州民族研究1: 45-56。
郑,1987,从普通话谈台语发音。台北:台湾省学生书店。
周长邦,1996,闽南语的形成发展与台湾省的传播。台北:李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