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心理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20年代,完成十月革命的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入经济建设阶段。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用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手段控制学术研究,是当时苏联特殊政治条件下的特殊方式。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的状况是世界心理学方法论危机的反映。当时的心理学要么否认高级心理功能的存在,否认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么认为精神的内在力量只能通过内省来研究。心理学停留在研究低级心理过程的阶段,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感官知觉、机械记忆、不自主注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必然陷入心理生物学的沼泽。一门好的学科变成了两部分的拼盘,一半是解释底层心理功能的自然科学,另一半是通过内省产生的描述性形而上学。这样一来,心理学就完全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得心理学毫无生气。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维果茨基承担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心理学的历史任务,创建了后来被称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体系。

二、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

达维多曾将维果茨基的理论概括为以下五个原则:1。人从出生起就是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的产物;2.人满足各种需求的手段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掌握的。因此,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和历史特征;3.教育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和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发展过程离不开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过程;5.人际交往最初表现为外在形式,后来内化为内在心理形式。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维果茨基对人类物种和个体的发展做了出色的研究。他认为,所谓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功能的基础上,逐渐转化为高级心理功能。人类心理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心理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功能,一类是高级心理功能。所谓低级心理功能,是指感觉、知觉、不自主注意、图像记忆、情绪、冲动意志、直觉行动思维等。低级心理功能是被动适应自然的一种心理形式,它本身分为简单和复杂。简单的低级心理功能指的是敏感,最原始的感觉能力;而复杂的低级心理功能指的是动作思维。它们因具有普遍的共性而被统称为“低级”心理功能:1。这些心理作用是不由自主的、被动的、由物体引起的;就反映的层次而言,它们是感性的、生动的、具体的;3.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都是直接的、非分散的(不需要工具作为中介);4.就心理功能的起源而言,它们是物种发展和自然发展的产物,所以都受生物规律支配;5.它们随着生物结构的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而发展。

所谓高级心理功能,是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不经意的注意、文字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测意志等。这些函数具有一系列与低级心理函数根本不同的共同特征:1。这些功能是任意的、主动的,是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引起的;2.就他们的反思层面而言,都是泛泛而抽象的。在所有这些高级心理功能中,都有思维的参与;3.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它是间接的,必须以内部符号或话语为中介;4.就其起源而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5.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高级心理功能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具有所有动物都不具备的高级心理功能,所以人能够总结经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具有主动改造客观现实、创造世界的能力。

维果茨基认为,虽然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的产物,但前者是物种发展的产物,后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然而,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心理功能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对于一个特定的儿童来说,个体心理发展既包括物种的发展,也包括历史的发展。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科学地研究这两个因素,否则很容易犯错误,要么是生物心理学,要么是庸俗社会学。

传统心理学并没有对两种心理功能进行划分,甚至习惯于用初级功能的成熟来覆盖儿童的心理发展,实质上是否认高级功能的存在。心理功能的起源是所有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针对人的高级心理功能的发生,维果茨基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起源理论,也就是说,人的一切高级心理功能都是通过人际交往形成的。高级心理功能也是心理现象,离不开大脑的物质基础,但物质基础不等于心理发展的根本。高级的心理功能不能从生物学中找到,只能从客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

维果茨基指出,“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文化发展中的一切功能都是两次上演的,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先是社会方面,后来是心理方面;一开始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的范畴,后来属于孩子内部的心的范畴。这就是维果茨基揭示的高级心理功能的社会起源。儿童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是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产物。所以,一切高级的心理功能都是内化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结构的基础。在维果茨基看来,高级心理功能的构成、发生结构和作用方式——简而言之,其全部本质都是社会性的。

中介理论:高级心理功能通过什么机制实现其发生和发展?

首先,维果茨基把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的自然行为,一类是人特有的工具行为。行为的工具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工具——从最简单的仪器到现代机器。物质工具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物品。材料工具越复杂、越先进,材料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就越高。另一个是心理工具——各种符号、标志、文字、语言。人们利用心理学工具进行心理活动和精神生产。

维果茨基认为,所有动物的心理功能从其结构来看都是直接的,而人类的高级心理功能比低级心理功能多了一个中介环节,使其具有间接性。所谓中介环节,就是在心理活动中使用心理工具。心理学工具的使用,使人的心理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来说,所有高级心理功能都包括以符号为主要手段来引导和掌握心理过程,它是整个过程的中心和主要部分。

儿童的心理机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维果茨基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机性增强。心理活动的随机性表现在人以自己的意愿和意志保证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是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增强。儿童的概括和抽象是通过文字等符号系统的中介来实现的。

第三,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重新组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优势过程是不同的。

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随着儿童活动和交往形式的不断内化,儿童的意识系统有了自己独特的性质,使心理活动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简而言之,维果茨基认为,所谓发展是指心理学的发展,表现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发展的原因在外,源于社会;儿童在与成人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高级心理功能的工具——语言和符号,并在低级心理功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高级心理功能。心理工具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高级心理功能是这些活动的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但两类功能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交融的。这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