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是怎么灭亡的?真的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救火王子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有详细的描述,这也是后人深信不疑的地方。但经过历代史家的考证,司马迁的记载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西汉以前的历史,但也有不少错误。其中对“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多有质疑。结合以往的历史记载,“烽火戏诸侯”很可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1.除了《史记》,其他史书都没有西周时期篝火的记载。
很难确定中国何时开始在军事上使用篝火。可以肯定的是,在汉朝时期,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篝火网络。汉代以前的所有史书记载,军事信息都是通过击鼓传递的。在李周有《击鼓传花》的记载:“击鼓传花:掌握六鼓四金之音,拯救声乐,与军讲和,战地服役。”
具体传达信息的方式是:“军队晚上打鼓的地方,军队就行动起来鼓动群众,野战勤务也是如此。”春秋战国时期,军队靠鼓来通报消息,发布命令。但李周没有“烽火”制度的记载,在《吕春秋》中有“以篝火奏诸侯”的描述,但记载的“奏诸侯”方式不是点篝火,而是击鼓。
古代烽火台
《吕氏春秋》记载:“欲褒笑,而因子击鼓,诸侯兵数不骄。”为了赞美和微笑,周幽王通过击鼓来吸引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士兵来了几次都没有发现敌人,这直接导致了周幽王被狗入侵时没有诸侯来救援的事实。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改变《史记》中的篝火方式呢?“烽火”制度最早的记载源于墨子的一道命令:“离侯不超过十里,高厕设台,台旁三人守。到城上是三桌以上,对着城上的烽火,白天升烽火,晚上升火。”这一时期距离周幽王约300年,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也是在秦代用于祭祀。
自从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以来,烽火台的使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直到汉代,全国烽火预警网基本建成。《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胡骑马入句边,烽火连甘泉长安。“从这些史料来看,司马迁得出的结论是,西周在汉代也用军事上的‘以儆效尤’,但与事实有些出入。
第二,“烽火戏诸侯”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
《史记·周本纪》记载:“王友为鼓为灯,有寇则举灯。王子们得知他们到了,也没有责怪他们。赞美是笑声。王友说,几堆篝火。以后不信,诸侯无益。”从西周的地图可以看出,当时的面积虽然比不上现在,但也包括陕西、河南等地,面积在方圆一千多里。在古代,不可能一天到达。
假设当时有烽火联系,各诸侯国都在镇守西周边境,距离不一。附近的豫州距濠井约280公里,郑州、卫国约400公里。其他如齐、鲁、燕、秦等更远。从庄客们看到篝火,到他们集结军队,准备食物和草来营救周幽王,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三至五个月。周幽王再怎么昏庸,也不可能做出恭维的笑容,两人傻乎乎地点燃篝火,烟熏火燎地等待半个月?感性和理性是不可能的。
崇拜
更何况《史记》中记载的“诸侯皆知,无咎,赞之为笑”也没什么好笑的。诸侯军就算能来,也不可能因为距离不同而同时来。在千军万马之前,赞美中不会有戏言,西周已经摇摇欲坠。就算诸侯军都来了,看到被骗也不会有好脸色。面对这么邪恶的一群军人,会有什么好笑的吗?
面对周幽王的召唤,诸侯军被骗一次就够了。这怎么能给周幽王多次作弊的机会呢?所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记载本身就不合理。
第三,真正的骊山之战是怎样的?
最早详细记载骊山之战和周幽王被杀的史料是《吕春秋》,但出自吕不韦之手,距离西周末年已有500多年。以前的记录非常零碎。《诗经》中记载:“庆周,颂之。”然而,这只能说明西周的灭亡是由于周幽王对国家事务的宠爱和忽视。
《国语》中记载“戏中有君死”。这里的“玩”不是指嬉闹、嬉闹,而是指地名。西晋潘安的《西游记》中有“军中戏水败,死于骊山北”的说法。北魏地理学家李道元也考察过“戏水”的地理位置。他在《水经注》中说:“戏水,出骊山红谷,死于北历戏亭。”因此,周幽王最终死于水中是肯定的。
石绿春秋
那我们来梳理一下历史吧。周幽王确实因为他的爱和赞美而忽略了国家大事。但历史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这回事。也许如史书所述,周幽王伐申国导致申国淫乱,狗军攻濠井,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总之,周幽王遭到了全荣族的猛烈攻击,最终在骊山北被打败并杀死。
诸侯听到濠井被侵的消息,赶紧集结军队前来。但当他们相继到达时,周幽王已经死于骊山之战。诸侯国共同建立了他们的儿子纪一九继承王位,为周平王,被称为东周在历史上。根据《诗经》、《国语》中的零散记载,《吕氏春秋》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西周的灭亡,改编了《爱赞》导致亡国的故事,出现了《击鼓为诸侯》的记载。
太史公在《吕氏春秋》等资料的基础上,在《史记》中加入了“烽火”的成分,东周书、《列女传》、《西征》和的记述则完全将“烽火戏诸侯”作为历史。这也导致了故事的广泛流传,后人对此深信不疑。
四、辩证看待《史记》,美女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二十四史深入研究后,部分史料中的谬误已被后人发现。但是,由于大量引用古今文学作品,大多数人仍然对这些谬论深信不疑,从妲己到颂经再到季夏。这些女性无一例外都被贴上祸国殃民的标签,但考证之后就会发现商周王朝的灭亡和她们有什么关系。
影视剧中的妲己。
西周的灭亡不能简单地用“褒错国”来概括,更何况“烽火戏诸侯”是一个虚妄的东西。国家事务的腐败,帝王的覆灭,礼乐宗法制度的崩溃,诸侯势力的扩张,都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历史上,国破家亡的原因,往往归咎于女人。已经三千多年了,要背负所有人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