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湖北荆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公元前12世纪,商纣王武丁的后裔在汉水西岸的沙洋县马良镇以西建立政权,为“古第一郡”。公元前11世纪,周公受命称王,姬姓皇族受命在今湖滨沙洋县石灰桥一带建立冉李国。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的影响逐渐增大,楚人南迁,楚雄娥至若敖时期,冉连(即“那”)被灭;楚武王时期(公元前704年自封),政权被灭,迁到冉黎之地(即“那”);楚文王(公元前689年)是郢(今江陵南部城市)的首都。现在荆门是郢的郊区,钟祥是郢的郊区,郢是楚国的首都。秦赵浩棋年间,公元前278年秦将军走马上任,在楚营都设立南郡,下辖十八郡。当阳郡设在今荆门南郊,属南郡。
西汉初年,荆门北部设县,至景帝时期,荆门市南郊设当阳县,仍属南郡。王莽篡汉,升郡为南顺郡。东汉初年,恢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三国时期,当阳属于吴。
西晋时期,旧制度沿吴建立。东晋时,县内设武宁郡。后在县城旧镇设昌宁郡,隶属武宁县,并在昌宁郡设昌宁郡,管辖昌宁县,不久又将武宁郡移至乐乡郡,领导昌宁、乐乡两县;将当阳县移至张炬河以西,并对原有土地进行整治。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袭金制。太史初,长宁县改为永宁县。侯亮废县入长宁县,位于内山(又名马梁山,今沙洋县),辖漳山、黄裳两县,分为长林县凤翔、吕马两县,分属漳山、黄裳两县。北周废当阳,置平洲。
文帝开皇七年,灭后梁,改平州为豫州;九年,废豫州恢复当阳郡,永宁、武宁、漳山、黄裳四县废;十一年,废林入长宁县;十八年,长宁改为长林郡,属南郡。
唐初长林郡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重设漳山郡为下属郡。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荆门县在长林县被拆,荆门县废除当阳县,隶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开始。唐末,荆门县改为长林县。
五代时,荆门被荆南国占领。晋末天府五年(公元940年),设立荆门军,统领长林郡。不久军队被废除了。后周废乐乡郡,南界入长林郡。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当阳郡、荆门军迁,领当阳、长林两县,属镜湖北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弃军,将长林、当阳两县划为江陵府。到了第三年(公元1088),他又回到荆门军中,仍领着县令林和当阳。
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荆门军升为荆门太守,属河南省。历年间,府降为州,隶属镜湖北路宣传部,仍领导长林、当阳两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荆门府降为荆门郡,隶属荆州府,长林郡改为荆门郡。十年,当阳县拆为荆门县;十三年,荆门县升为荆门府,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荆门府划归承天府(今钟祥),统领当阳郡。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由承天府改为安陆府,荆门府仍领当阳郡,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荆门府升为直隶府,属湖北省,领当阳、远安两县。
1912,荆门直隶州降为荆门县,隶属湖北襄阳路;1927废弃公路,荆门县属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门设县,隶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荆门县为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撤销沙洋市,仍属荆门县;1979、165438+10月,原荆门县分为荆门市、荆门县,隶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县并入市,为湖北省辖市;1996 65438+2月指定京山县、钟祥为荆门市。现辖沙洋县、京山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