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首先,古代床和沙发的区别

我们今天常说的床,在古代是两种器具。“沙发边上,别人怎么睡得香?”很多人把这句话中的长沙发理解为床,其实是错误的。床和沙发是有区别的。

床的起源是地台,榻的起源是席子。在古代,起初没有椅子和凳子,人们在地上铺的席子上生活、坐着和睡觉。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座位生活制”。北方用草席,南方用竹席。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觉得坐在席子上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贵族地位,可能是怕长痔疮,于是发明了比地面略高的木座椅。这种座椅比床矮,移动方便。一般放在客厅或者大厅。这种坐具是榻,但“榻”这个名称出现在西汉时期。后来有了一个加大的长沙发,人可以躺在上面,就是前面说的长沙发。

床和沙发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从形状上来说,床大一点,沙发小一点;从使用角度来说,床是晚上睡觉用的,长沙发是白天坐、卧、躺用的;从摆放位置来看,床一般放在卧室,而沙发一般放在客厅或起居室。

中国虽然很早就出现了躺椅,但除了少数贵族使用躺椅外,大部分人还是延续了“座次制”。只是席子逐渐加厚,形成了所谓的“盛宴”。宴席一般用稻草制成:下层铺上粗糙的材料,称为宴席;较软的材料铺在上层,称为席子。东汉郑玄在《周礼注》中说:“设筵,用之谓席。”古人经常在酒席上设宴,所以“宴”字后来成了酒席的代名词。宴席后来传到日本,日本人也把宴席铺在室内,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榻榻米”。

到了唐中后期,床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坐在床上。唐代是一个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的时代,尤其是北方胡人的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胡闯的走红。胡床虽然叫床,但是很小,只能容纳一个人,更像今天的椅子。胡床是中国椅子的起源,“椅子”一词只出现在唐朝。

从五代到宋代,由胡床演变而来的椅子在中国越来越流行,太师椅在后世也开始流行。据说太师椅的发明与有关,因为也叫秦太师椅,所以叫太师椅。也是在这个时期,古人彻底告别了座次制。

二、床的起源和发展

床是古人晚上睡觉时用的被褥。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床的雏形——土台,类似于今天的康。到了商周时期,床的形状逐渐确立。

真正的床上用品在宋代被称为“四面床”,大多四面都没有围栏。到了辽金元时期,床发展成三面或四面有栅栏的床。

明清时期流行棚架床和踏步床,床变得封闭,像一个小房间。

但是,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架子床了,简直成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