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徽州历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徽州有博罗县。到11(公元591)时,岭南有两任总督,分别是广州和周迅(今徽州)。唐朝时,粤东只有潮州和周迅两个州。五代南汉干衡元年(公元917),此地为周振所治。宋真宗天玺四年(公元1020),为避讳太子,将贞改为惠。徽州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元代设徽州道,明清时设徽州府。徽州在隋唐时期就是“粤东重镇”,1400多年来一直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从唐代到清末,有430多位中国名人访问过徽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65,438,000多件文物。苏轼(没有。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画家,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被晁贬至徽州。他受益三年,创作了大量诗歌,组织了许多造福于民的好事。惠州因东坡的到来而闻名。
秦朝是罗敷(或博罗)县的南海县。
东晋由南海县的博罗、攸平、新乐三县组成。
南北朝刘宋——南齐在南海县、东关县的博罗、酉平、安怀、新乐四县——在博罗、罗阳、酉平、淮安(即安怀并入东关县)、新乐(今罗阳镇)五县设,陈——梁朝(今徽州、府)。
隋朝隋朝地方政府分为州和县两级。后来改为郡县两级制。在广东,有两个总局,广州和周迅。大业年间,改为南海郡、龙川郡(郡治善,今惠州府城、河源、博罗、兴宁、海丰五县)。
唐代地方政府分为道州、周闲、周迅三级,隋代为龙川县。五年,武德改周迅总政,二年,贞观废政。天宝元年,改海丰郡,元年,改周迅。辖桂山(州治)、博罗、河源、海丰、兴宁、相磊(今龙川)六县。周志贤徽州府城
五代十国南汉——周迅改绵州,辖山(国治)、海丰、博罗、河源四郡,国治今徽州府城。
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分为路、府(府、军)、县三级。天玺五年(1021),因避讳太子赵真而改为徽州。辖善(州治)、海丰、河源、博罗四县,州治就是现在的惠州府城。
元朝元朝的地方行政分为省、道(府、州)、县四级。小省没有路到徽州路,下辖山(路治)、博罗、河源、海丰,路治就是现在的徽州府城。
明代地方政府分为徽州府、州、县三级,设立于洪武元年,元代由徽州道、周迅合成。辖桂山(府治)、博罗、长宁(今兴宁)、永安(鸟紫山)、海丰、龙川、长乐(今新丰)、兴宁、李安平府、河源、和平,一州共10个县。富之鲜惠州富城
清代地方政府分为徽州府、州、县(州、厅)三级。清初,它领导李安平府及桂山、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龙川、长乐、兴宁、河源、和平10县。雍正九年(1731),由海丰县设陆丰县,十一年改昌乐、兴宁两县为嘉应直美府。一个州共9个县。富之鲜惠州富城
1912年,徽州府与桂山县合并,更名为惠阳县1915——隶属潮州循道宗,为原潮州府、徽州府、嘉应直隶府,共25县。道治初设潮州,后迁至汕头1936,属澄海县。区行政现为惠州府城1947——改为第五特别行政监察区,辖惠阳(区行政)、博罗、陆丰、河源、紫金、龙门、海丰六县。惠州市府城区
民国1949——东江特区辖惠阳(特区驻地)、增城、紫金、李安平、和平、陆丰、博罗、龙门、河源、龙川、海丰,共11958个县——惠州县级市于4月成立。惠州市撤销,改为惠州镇,划归惠阳县管辖,惠东县并入惠阳县;1963年龙门县并入增城县-恢复惠阳地区,惠阳、博罗、宝安、东莞、增城、龙门县划归1964-10-10月恢复惠州市(县级)-65438+年惠阳地区改为惠阳地区。惠阳区的增城县、龙门县由1979年3月划归广州市管辖,原惠阳区的宝安县由1984年改为深圳市惠阳区(地级),管辖惠州市(县级)的惠阳、紫金、葛平、李安平、河源、博罗、东关、惠东、龙川。惠州下辖惠城区、惠东县、惠阳县、博罗县、龙门县,共一区四县1992——国务院批准的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5月,国务院批准的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惠阳撤县设市(县级)。至此,惠州下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拥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