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瓷器文本

定窑是我国宋代主要瓷窑之一,后人将其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窑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简祠村和东西向的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瓷器烧造始于唐代,盛于北宋,元以后衰落。北宋苏轼《试馆烹茶》诗、宋代卢文建、元代《归》、明代《葛古要论》和清代《陶说》都有关于定窑的记载。古陶瓷专家叶林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率先对定窑进行了调查,确认了曲阳建祠村窑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丁瑶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基本摸清了瓷器的烧制历史、烧制工艺、装饰特征、产品品种以及与丁瑶周边地区的关系。受定窑影响和烧制定窑式产品的窑业大多集中在山西省,包括平定窑、阳澄窑和介休窑。四川彭县窑也烧白瓷,烧的是定窑风格。代代相传的定窑瓷器比较多,原清宫也有不少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湖南长沙、浙江临安、陕西Xi、镇江、南京、江浦、曲阳、河北定县、安阳、辽宁朝阳、通县、北京丰台等地的唐、宋、辽、金墓葬、塔座、地窖中,出土了许多定窑瓷器。仅仅65,438+0,969年后,河北定县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99年)被发掘。定窑产品多为日用器皿、酒具、茶具、寝具、佛前器皿等。民间瓷器是大宗,宫廷或政府使用的精美器皿也是北宋后期烧制的。瓷器的品种以白瓷为主,有青釉和少量黑釉、彩釉、青釉瓷器。有碗、盘、杯、碟、灯、灯座、渣桶、盆、洗、瓶、壶、罐、熏蒸器、枕头。白瓷胎质细腻,色白,白釉黄,有光泽。碗、盘的口边多不上釉,称为“芒口”,器皿外壁挂有一层薄薄的釉,形似“泪珠”,这是丁瑶白瓷的特点。河北定县两座北宋塔出土的定窑白瓷100余件、南京十三陵出土的白釉雕花梅瓶、河北曲阳县宋墓出土的白釉印花云龙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白釉婴儿枕等都是代表作品。赵的《葛古要论》说:“有紫者,色之紫也。黑色,像油漆一样黑。土是白的,价格比丁白高。”在窑址的遗存和传世品中,有黑色的固定物,大部分是碗。胎质白如白瓷,釉色黑亮,光可学。“紫鼎”尚未得到传世产品或窑址遗迹的证实。但有一种白胚、釉色接近芝麻酱色的盘碗,陶瓷史家曾认为是“紫鼎”。1974年,江苏镇江北宋熙宁四年(1071)张敏墓出土两件罕见的定窑酱釉瓶和定窑青釉瓷器,既无记载也无传世。1957期间,故宫博物院调查丁瑶遗址时,发现了青釉瓷盘残迹。胎白而硬,有绿釉,刻有龙纹。据当地人说,建祠村曾出土过青釉瓶。定窑装饰以淡雅的白釉雕、横刻、白釉印为主,还有白釉挑花、金彩描线。横切多配雕刻。白釉印花最有特色。北宋初期,丁瑶的雕花构图和图案趋于简单,多为重瓣莲花。花雕技法具有五代越窑雕刻技法的风格,并有浅浮雕的效果。如河北定县北宋塔基出土的白釉雕花瓶、白釉雕花莲花瓣纹碗、白釉雕花莲花瓣纹盖瓶,显示了北宋初期定远雕花瓶装饰的特点。到了北宋中后期,定窑的雕饰越来越精美,越来越独特。用单齿、双齿、梳型等工具雕刻出深浅不一的主线和辅助线,相映成趣,形成物象,生动、自然、立体。装饰题材以花果、莲鸭、云龙、游鱼为主。图案由折梅、绕枝、交枝组成,装饰在盘碗的壁上和立体物的腹部。有些大碗的内外壁都刻有花纹,技艺精湛。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丁瑶白釉雕花花双纹盘,是北宋丁瑶雕琢装饰的杰作,勾勒出池水荡漾、荷花芦苇摇曳、鸭子仰头游动的池塘风光。印刷装饰出现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印花图案多装饰在碗碟内部。题材是牡丹、荷花、菊花等花卉,鸟兽鱼也常见,婴儿玩法图案较少。花、石榴、孔雀、牡丹、鱼莲、鹿、婴戏纹等画面,由串枝折枝构成,具有构图严谨、层次分明、图案清晰的特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窑印花花卉图案盘,周围是缠绵的牡丹花枝,衬以荷叶和荷花,宛如一幅精致而丰富的织锦图案。在白色、黑色或酱色釉上绘有金色图案的金色装饰画很少见。只见过:箱根町美术馆、大和文化中心收藏的黑釉金漆碗,碗中绘有金光闪闪的牡丹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件金色云龙纹白釉碗和安徽省合肥市文物管理所收藏的金莲花纹酱釉瓶,虽然大部分金黄色破损,但花纹依然可辨。宋·周觅《知雅堂杂记》曾说:“金花置碗,涂蒜汁,再入窑烧,永不复得。”丁瑶过烧技术在北宋中期开始投入使用。其方法是用垫圈组合匣钵,扣住盘和碗坯,入窑烧制。烧盘碗口边缘无釉,称为“芒口”。因此,器皿的口沿常饰以2 ~ 4毫米宽的铜、银、金等金属,因其被称为“金器”。定窑瓷器上有16铭文,大部分与宫廷有关。其中“官”、“新官”、“会稽”、“丁一”、“上实局”、“上实局”、“正实局”、“武王府”八个铭文,都是在烧窑前刻在坯足上的。代代相传的定窑瓷器上都有铭文,如“风华”、“风华”、“辞赋”、“菊秀”、“禁园”、“德寿”等。这些铭文都与宋代的宫殿名称有关,是由宫廷玉器工人在产品进宫后雕刻而成的。16铭文中,“官”字居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见到近百件带有“官”字的盘、碗、瓶、罐。多出土于唐末至北宋初内蒙古赤峰、建平、法库、北京、河北、湖南长沙等地的墓葬中。北京故宫和上海博物馆也有白釉盘、碗、罐、勺等。另外,河北定州博物馆收藏的定县1969年出土的1件白釉莲瓣纹碗,底部有“萌”字,极为罕见。已知的密封窑具只有1件,早已流失国外。它们是白釉盘,中间印有“定州公”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