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街的历史和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咸宁市城市结构经历了单点布局、两翼融合、双城对接、五城联动四个阶段。
1965之前,咸宁市是单中心点状自由发展形态,城市人口2-3万。从1965,咸宁地区行政公署设在温泉镇。到1975,咸宁的城市发展逐渐呈现出永安、温泉的点状建筑结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需要,咸宁市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节煤机、二电机、保温瓶厂等10多家中央、省属企业和产业工人搬迁至咸宁,新建地区工程机械厂等20多家地市级企业。咸宁市区形成永安镇、温泉镇两个城镇群,永安南咸宁火车站等三个地方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部分省属企业迁回原址,失去了产业的持续推动,刚刚起步的咸宁建设速度陷入停滞。1983年8月9日,国务院正式撤销咸宁县((83)国164号),设立县级咸宁市。咸宁市再次进入建设高潮,永安路、二路(长安大道)、一路(银泉大道)、温泉路等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在20世纪80年代,
5438年6月+2007年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一核五城两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咸宁市城市建设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期,旅游新城、工业新城(长江工业园)、职业新城、咸安新城(凤凰工业园)等四个城市新区相继开工。咸宁主城区分别向南、东、北扩展,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从20世纪80年代的5-7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0多万。咸宁市的城市建设正进入建国后的第三个城市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