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区苏北之旅南通崇川福地苏北古城

悠悠吴越区苏北之旅南通崇川福地苏北古城

南通,原名通州、崇川,位于中国黄金海岸中部,长江口北岸。是苏北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南通是由东海沉积物沉积而成的。早前这里有一张汪洋的。战国时楚人梅成说“观道直”,其实就是长江的入海口。汉代的长江口还是喇叭形的,但是河口水域有狼山,所以有“先有狼山,后有州”的说法。南北朝时期,狼山周边出现了湖斗、南部等相邻沙洲。唐朝末年,沙上升为青田,然后与北岸的土地相连。通州的行政建制和城市建设始于周末贤德五年(958年),从宋代到清初一直沿用此名。清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为直隶州,俗称南通州。辛亥革命后改州为县,50年代沿用现名。

东海的周晓颖

南通,面朝大海,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可与荷兰莱茵河入海口鹿特丹港、美国密西西比河入海口新奥尔良港、英国泰晤士河上的伦敦港、上海港等世界级港口相媲美的深阔水域。向西可以追溯到扬州、镇江、南京三座古城,向东南靠近上海,再向东,距离日本长崎只有460海里。两国渔民经常合影,互相对歌。“南通府,北通州,北通州通南北”,据说是为乾隆皇帝所作,南通的地理形势魅力真是独一无二。

南通山很美,水很清,气魄非凡。狼,马,剑,军队和黄武山袖手旁观河,你可以欣赏江海平原的无限风光和河流入海的壮观景象。崀山北麓园林中的仙洞、仙岩石、葫芦峰、波波崖、玉海楼,植陵园中的张謇墓、渔乐廊、望和阁、代印书屋,如皋水墨园中的玉香轩、水明楼,处处洋溢着江南园林的情趣和古代文明的灵气。东边靠海的地方有一个龚凡堤,在那里可以眺望大海的浩瀚,思考古老的爱情。

南通五华天宝早在唐宋时期就以产盐闻名。沙洲与陆地接壤后,田园牧歌悠然升起。享有“国际王牌”和“亚洲之香”美誉的天然薄荷醇,已经香了上百年,如今更是越来越浓。据统计,我国薄荷脑的出口量约占世界年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南通造币厂生产的“白熊”薄荷脑占这个出口量的60%!元末明初,棉花在此定居生根,纱织业凯歌骤起。由此,自明代以来,色彩沉稳、古朴典雅的南通蓝印花布便享誉海内外。清末状元张謇在通州创办盛达纱厂,揭开了中国近代纱织业的新篇章。近年来,中国第一个纺织博物馆在南通成立。

根据民间传说,通州的名字始于它是一个沙洲中的一个岛屿。因其山川秀美、物产丰富,被称为崇川福地、东海周晓颖。很快,它的名声就传到了京城,惊动了宫里的公主和王子。大家都觉得小瀛洲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地方,于是向郦部要了一张地图。当时,在纸发明之前,地图是画在一块薄薄的青石板上的。宫里的人不许随意行动,只好每天看着青石板解渴,指着青石板上的周晓颖。今天你说几句,明天她说几句。久而久之,周晓颖在青石板上用手指磨出了一个小洞。有一天,皇帝看到这张有洞的蓝石板地图,问为什么,笑了:“这小瀛洲在哪里?石板被磨穿了。明明是通州!”周晓颖借用了皇帝的金玉良言,把它命名为通州。

关心南通的不只是王子公主。传说有一天,吕洞宾在蓬莱与神仙谈论人间美景。突然,一群鹤来到乐器前,围着仙阁,旋转着向南飞去。吕洞宾一时兴起,跟着这些鹤来到了白水凼,这是南通鹤城一个著名的渔场,那里生活着数百种草和鹤。吕西安喝酒吃虾,活了一年,然后回来了三次。人们觉得很真诚,就把这个地方改名为“吕四”,并继承至今。还有小青蛇,白蛇的义姐。白蛇被法海压入雷峰塔后,定居在通州海门一个不知名的港口,借助这里的风水,变成了一条龙。此后,这个港口被称为“青龙港”。

“理想文化城市”

南通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初唐四杰之一的王,起兵失败后隐居于此。现在狼山南麓有一座王墓。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赴日,即在崀山附近出发。公元838年,一位名叫任远的日本僧侣随日本使节来到中国,在通州登陆。

北宋名臣王安石游通州,作诗《狼山观海》。北宋的另一位大臣范仲淹,同情百姓遭受水患,带领百姓在东海之滨修建“范公堤”,造福世世代代。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于南宋德佑二年(1276)在京口(今镇江)逃出元军虎口,从通州麦裕湾出发,渡海南下做勤王。这里写的诗很多,包括渡海看狼山:“风急浪重,潮生千顷沙。狼山绿了,就是世界末日。”泛海怀通州,以名句“我的心是磁石,我不是说南方永远不会停止骂人”结尾,也是在渡海的路上写的。他的诗集《南方指南》就是以此命名的。为纪念文天祥此行,人们将他出海的港口命名为“王源港”,并在麦裕湾修建了渡海亭。亭子被毁后,张謇于民国四年在石岗东北杨家垸附近重建,抗战时毁于一场台风。如今只剩下一块残碑、张謇题写的“渡海亭”拓片和渡海亭照片分别藏在南通县文化馆、南通市博物馆和图书馆。1983,当年卖鱼湾,现在重建第五镇,规划“文天祥纪念馆”。在石岗文山,还有纪念文天祥和范仲淹的“范文儿仙祠”。正殿前柱上有一幅对联:“韩琦、傅、欧皆名臣,先忧后喜;把握天地人之义,取义成仁。”韩,韩琦;有钱,富弼;欧和欧阳修都是的名臣。“天、地、人之义”取自文天祥《仁义之歌》。“天地有义,但有多种。下为河岳,上为太阳星,令人肃然起敬……”

在明朝,一位抗日英雄曹丁出现在南通。他从小就聪明、调皮、勇敢。因为头发有三个峰,形状像一个大头针,人们叫他丁格,所以他干脆改名为曹丁。嘉靖年间,他被征入江南水师,在海上抗击倭寇,勇冠三军,屡立奇功。据民间传说,战后他回到通州城开面馆。后来,日本人发起了进攻。他马上把磨好的切肉刀放在擀面杖上,变成了长柄大刀。他试着用左手去摸刀片,但他不想摸,四根手指掉了下来。曹丁哈哈大笑,包扎好伤口,跨上战马,挥舞着刀。一路50里,上百个日本人的皇冠脑袋像瓜一样掉了下来。最后精疲力竭,寡不敌众,死于刀下。当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们放声大哭,整个城市都为之哀悼。遗骸和马匹被埋在通往狼山的路中间。在石墓上,有一尊曹丁的雕像,他拿着一把横刀,左手没有四根手指。墓后建曹公庙,将被他杀死的敌人尸体堆成坟墓,俗称“日寇墓”(实为古烟墩遗址)。如今,曹丁墓、祥子墓、五子墓都在,曹公庙被拆了,但地名还在。此外,曹公亭建于曹丁祭地(今平潮)单店,亭前有对联:“画像千年,志直湮灭全;有危亭,义伯应该还是爱这个镇的。”

南通如皋有一座水绘园,是明末才子、名妓董小宛的故乡。茅碧江(1611—1693),本名项,本名晁民,文名不多,擅长书画,但连续六次考试都没有考出好成绩,朝廷给了他一副贡品。尝宦官阮大龙、党狱贾后,得救,与方以智、并称“四子”。入清时与金陵名妓董小宛隐退回乡。回国后,祖上的水墨画园进行了修缮,成为独具特色的文人园林。现存的水绘园只有旧园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过去还是可以看到的。花园的入口是Hanbyeokdang Pavillion,中间的墙上挂着关羽画像的拓片,高8英尺,宽3英尺。据说它是中国雕刻最多的关羽画像,它的石碑至今还保存在花园里。这幅画像是由宋代著名画家马援所作,并由明末的一位石匠雕刻而成。园主主动用小楷题字,故又称“三绝”。汉白玉石馆的东面有一座水明楼。建筑虽不大,但可分为前廊、中廊、阁楼,三弯九回廊,极为雅致。在前廊中间,有一个瓦做的琴台,据说是小万的鼓琴。它有3英尺长,是中空的。当钢琴在上面弹拨时,石头的声音在一个房间里产生共鸣。据说以前有个“多宝楼”,是茅碧江的一个寻宝赏宝的地方。毛必江擅长鉴定古董,收藏丰富。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多次在南通交游,留下了许多佳话。以前南通的西寺路上有个很有名的西寺,住持苍松是个势利小人。有一年,听说郑板桥要来通州,我想方设法请他住在西寺,招待上述好茶好饭,借以向墨宝要对联。郑板桥从他的讲话中知道了真正的含义,并且三天没有行动。第四天,苍松让小和尚送来一张纸,上面有墨水、笔和砚台,让郑板桥“自娱自乐”。郑板桥只是笑笑。松有点不满意,菜少茶少。这样过了三天,苍松和尚连茶都不给,只给了一些黄菊花。饭桌上只有放了些盐的菜,没有油花。郑板桥保持安静。松树气得把白米变成了糯米,把茶叶变成了开水,把景德镇茶具变成了粗砂锅。郑板桥只给了这对夫妇一份礼物:“米饭配白菜和盐;壶水菊花茶。”令苍松和尚哭笑不得。

到清末,由于张謇的开放和进取精神,王国维、吴昌硕、陈师曾、叶圣陶、梅兰芳、欧阳予倩、余叔岩等许多中外名人都应邀到南通讲学、考察和演出,使南通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鲁迅先生的好朋友内山先生观光后称赞道:“这是中国理想的文化城市。”